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磷光过渡金属铱配合物,因具有发光效率高、磷光寿命短以及良好的发光稳定性等优点,使其受到了科学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细胞成像、光催化等研究领域。然而,传统的磷光金属铱配合物在稀溶液状态下表现为较强发射,而在聚集状态下发光强度会明显变弱甚至淬灭,表现为聚集引起发光猝灭现象(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自1954年F?rster发现了ACQ现象以来,这一问题困扰了人们近半个多世纪。因此,如何解决ACQ困难并获得高效固态发光材料始终是科学研究者们的工作重点和热点。2001年,唐本忠院士课题组首次提出了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这一概念。在良溶剂中,AIE材料发光微弱甚至不发光,但当其以聚集态或固体状态存在时,AIE材料则表现出较强的发射。这一重大发现使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变得更加光明,尤其是在生物探针和外力刺激响应变色等领域。外力刺激响应变色材料是指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时,其发光颜色或发光强度会发生改变的材料。其中,压致变色(Piezochromic Luminescence,PCL)材料是指在受到外界压力或研磨时,材料的发光性质会发生改变。由于操作简单且响应迅速,这类材料在光学信息防伪、压力传感和信息加密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对于同时具有AIE和PCL性质的磷光金属铱配合物的研究较少,因此,设计合成新型的同时具有AIE和PCL性质的磷光金属铱配合物必将为获得高效率固体发光材料提供新思路。在本篇论文中,我们设计合成了两种席夫碱配体,通过简单温和的反应条件合成了两种中性的双核金属铱配合物,并对它们的聚集诱导发光和压致变色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以制备条件简单温和的席夫碱配体L1作为桥联配体,以2-苯基吡啶为环金属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中性双核金属铱配合物1。通过对其在溶液状态下和固体状态下的光物理性质研究,我们发现配合物1为具有AIE性质的高效橙光发射材料。另外,配合物1在固态下表现了肉眼可见的可逆的PCL行为,这是首例同时具有AIE和PCL性质的中性双核金属铱配合物。核磁(NMR),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差热分析(DSC)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受到外力研磨作用下,分子间的堆积方式发生了改变进而影响了配合物发光性质的改变。利用配合物1的AIE和PCL性质,我们成功地将其应用于二级防伪和信息加密领域。2.在配体L1上引入可提高溶解性和增加空间位阻的叔丁基基团,得到了配体L2,同样以2-苯基吡啶为环金属配体,合成了中性双核金属铱配合物2。通过对其在溶液状态下和固体状态下的光物理性质研究,我们发现配合物2为具有AIE性质的高效橙红光发射材料。与配合物1相比,配合物2发光颜色红移,溶解性更好,PCL现象更为明显且具有气致变色行为。因此,利用配合物2所表现的良好的PCL和气致变色性质,我们成功制备了一个有机挥发性化合物检测装置,可以高效地检测不同极性的有机蒸气,这为PCL和气致变色材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应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