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作为一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其对外贸易不仅意味着要素的跨国境交换,更是一国保障经济正常运作的重要手段。鉴于能源资源的战略重要性,各国的贸易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博弈性,通过制定实施多样化的贸易策略积极融入世界能源贸易体系,并由此形成特定的系统结构。有鉴于此,本文基于2001-2010年世界三大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双边贸易数据构建世界能源贸易网络,引入复杂网络分析方法,选取方向性S指数、网络结构熵、点度中心性及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测算其结构特征。研究发现,世界能源贸易网络的规模较为稳定,且天然气贸易涵盖的国家最多,贸易连续性较高。相对而言,尽管受到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冲击,网络的联系数及贸易流量仍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其次,鉴于世界能源市场的买卖双方二元结构,三大能源贸易网络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单边性。故需将其视作有向网络进行分析,而不能盲目对称以简化处理。第三,度分布曲线的左偏特征及位于0-1的标准结构熵均说明世界能源贸易网络呈异质性,节点地位存在差别,并通过节点中心性分析和网络核心-边缘层次划分可知,部分贸易参与国在网络中占据中心地位,控制了大部分贸易资源,且少数中心国家间紧密的贸易联系促成了其核心地位的形成,从而使得网络呈现较稳定的核心-边缘结构。除分析网络结构特征外,本文还进一步利用Ucinet软件,将世界能源贸易网络视为被解释变量,以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值网络、地理空间距离网络、共同语言网络、陆地相邻网络、替代能源效应差值网络为解释变量建立QAP回归模型,为揭示网络影响因素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大能源网络均在一定程度上受所选自变量影响,其中煤炭贸易联系的建立与距离变量负相关,与GDP变量、共同语言变量和陆地相邻变量正相关。但其加权网络中除替代能源效应变量外,其余变量均不甚显著。石油贸易的无权和加权网络各项系数的符号一致,除GDP变量在前者中为负外其余变量符号均符合预期,但共同语言变量不再显著。而在天然气网络中,鉴于其管道运输方式,实际物理距离对贸易联系及流量的形成产生较强作用。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本文还具体分析了我国的贸易现状并针对其今后发展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总之,复杂网络理论为比较分析无权和加权世界能源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以及探讨能源市场的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同时也为解释贸易动因提供了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