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永作为中国词坛占有重要地位的词人开创了慢词的创作,革新了宋词的形式,对词文学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研究柳永词在韩国的接受情况有利于扩大柳永词的研究领域,在词文学域外情况的研究方面也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韩国古典文学中柳永词的接受情况。为此,根据《韩国文集丛刊》、《东文选》、《芝峰类说》等韩国文献资料收集了有关柳永词的内容,将其整理为对柳永的评价以及对柳永词的次韵借用,并分析了其接受特点。到目前为止,有关韩国古典文学中柳永词接受情况的研究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对于先行研究中提到的柳永词的接受方式进行了再探讨。特别将韩国古典文学中提到的柳永词接受情况进行分类,并整理为对柳永及其词作的评价和次韵借用两大类。另外对于柳永词在高丽和朝鲜时期不同的接受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主要是词文学音乐性,高丽、朝鲜文人对于词文学的态度,柳永词在中国的接受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这些整理和分析阐明了柳永词在韩国的接受情况。再次,对于柳永的《望海潮》词在韩国的接受情况进行了探讨。特别是《望海潮》词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成为典故,在韩国古典文学中广泛引用,对此分析了其原因。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这首词被韩国文人广泛熟知。最后探讨了韩国文人对柳永形象的认识。主要整理了韩国古典文学中有关《雨霖铃》词的内容,整理并分析了其中的柳永形象。并且将这些内容与中国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柳永形象进行对比,阐明其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如上所述,本文详细的考察了韩国古典文学中柳永词的接受特点并详细的反映了其接受情况。这样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更好的理解韩国古典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接受,对于词文学在海外的接受情况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