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向前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幸福感和获得感。农业在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比重,促进县域农业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较大促进作用,提升县域农业技术效率,对促进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乃至整体经济向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县域为研究区域,以农业技术效率为研究对象,在阐明区域发展总体概况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基于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珠江—西江经济带47个县域的农业技术效率进行定量测算;其次,依据测算的农业技术效率对47个县域进行聚类分析,并按照农业技术效率值由低到高分成四类地区;第三,利用变异系数分析四类地区十年间的收敛变化情况;第四,利用空间相关性分析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县域农业技术效率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第五,构建Tobit回归模型,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县域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县域农业技术效率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采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县域农业技术效率进行定量测算。实证研究结果发现,2007-2016年间珠江—西江经济带县域农业技术效率存在较大效率损失,县域农业技术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农业技术效率达到0.6以上的只有15个县域,其余32个县域均低于0.6。(2)利用测算的农业技术效率值对珠江—西江经济带47个县域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农业技术效率水平高低将珠江—西江经济带县域分为四类地区,一类地区农业技术效率最低,包含21个县,分布在西部百色和崇左地区;二类地区农业技术效率较低,包含11个县域,集中分布在来宾等地区;三类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包含10个县域,主要集中在柳州、贵港和梧州地区;四类地区农业技术效率最高,只有5个县域,分布在肇庆、云浮和南宁。(3)根据四类地区各年的农业平均技术效率及不同类别的变异系数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四类不同地区十年间的变异系数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珠江—西江经济带县域农业技术效率地区间差异逐渐缩小,县域间的农业发展水平的均衡性发展程度不断增强。(4)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县域农业技术效率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全局空间相关相分析表明珠江—西江经济带十年间县域农业技术效率整体存在着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局部空间相关相分析表明,珠江—西江经济带西部和东部部分地区的县域农业技术效率空间相关性始终比较明显,8个县的县域农业技术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特征,而其他39个县无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县域农业技术效率呈明显高一高集聚的县域:郁南县、德庆县和广宁县;县域农业技术效率呈明显低一低集聚的县域: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田林县、乐业县、凌云县和靖西市。(5)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县域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县域农业技术效率影响起到负向作用的因素有:农村人口、耕地面积和农村用电量;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技术效率影响起到正向作用的因素有:人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人均机收面积拥有量、人均设施农业占地面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支出。最后,基于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并结合实际情况,从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空间发展策略六个主要方面提出了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县域农业技术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