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突与永久和平——康德与罗尔斯政治哲学的现实意义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之下,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它们之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冲突、对抗、战争的威胁,甚至是战争。和平,已经成为进入21世纪的人类所关注的中心问题。而如何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世界和平问题的关键所在。 当检查现有的思想资源时会发现,康德早在200多年之前,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提出、并论证了“永久和平”的人类理想。罗尔斯作为当代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家,也把世界范围内的永久和平作为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详细考察了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之间和平实现的可能性。虽然罗尔斯自称为康德事业的“现代继承者”,但是其世界和平的理论并没有完全遵循康德的思路:一方面,与康德同样作为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言人,罗尔斯“万民法”的基础是自由主义的;但另一方面,由于罗尔斯注意到现代社会的基本境况,其世界和平理论与康德又有着重大的区别。论文通过深入分析两位哲学家对世界和平问题的思考,考察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产生的原因,以期提炼出在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不同文化背景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
其他文献
本文在“证据”最一般的含义—证据是指能够证明事物真实性的事实、结论和陈述—上使用证据一词,并且将其引申到科学证据,即认为科学证据是指能够证明科学假说真实性的实验结果
中国汉地对印度佛教因明的研究起源自唐代。唐代玄奘法师从梵文中所译出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和商羯罗的《入因明正理论》成为了后来中国学者们研究佛教因明的主要参考著作
学位
战国末期,政治上,长期的战乱即将结束,大一统的时代即将到来;经济上,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文化上,数百年的百家争鸣、交融,形成了大量的思想结晶。这
针对市场电价以及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sources,RES)出力的不确定性,文章以虚拟电厂(virtual pow er plant,VPP)模式聚合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需求响应等)参与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