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中动脉粥样硬化高发且早发,心血管死亡是重要死因。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包括炎症、内皮功能异常和动脉结构、功能的异常。RA是系统性炎症疾病,可能通过炎症过程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脉搏波速度(PWV)反应大动脉僵硬度和动脉功能,是发现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的有效的无创检测手段,被广泛用于评估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和预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使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ADMA可以反应内皮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其特异性组织抑制物(TIMP-1)共同调节结缔组织代谢。MMP-9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引起平滑肌细胞迁移和白细胞侵入,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进展,其水平升高可能预示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本研究通过研究RA患者PWV、ADMA和MMP-9的变化以及其相关性初步探讨RA患者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目的1.研究RA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与对照人群的差别;2.研究RA患者的内皮功能和动脉功能与对照人群的差别;3.研究RA患者血清MMP-9和MMP-9/TIMP-1比值与对照人群的差别;研究方法1.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5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免疫科门诊确诊的RA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选自2010年6月—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非RA人群;2.自动化动脉脉搏检测仪测量臂踝PWV,反应大动脉僵硬度和动脉功能;3.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量血清ADMA水平,反应内皮功能;4.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血清MMP-9和TIMP-1水平;结果1.共入选研究组39例,对照组39例。两组在基本人口学资料和合并疾病上无明显差异。RA患者HDL-C水平显著降低,炎症指标显著升高;2.RA患者ADMA和PWV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3.RA、高龄和吸烟是总体人群ADMA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4.高龄和高血压是总体人群PWV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5.高龄、吸烟、ESR≥20mm/h和DAS28评分>6.6是引起RA患者ADMA显著增加的危险因素;6.高龄、高血压、hsCRP≥7.0mg/L和DAS28评分>5.15是引起RA患者PWV显著增加的危险因素;7. ADMA可独立预测RA患者的PWV;8.RA患者的MMP-9水平和MMP-9/TIMP-1比值显著升高,与炎症指标和病情活动度明显相关,而与PWV、ADMA和CVD发病率无相关性。结论1.内皮功能异常和动脉功能异常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炎症激活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2.RA炎症激活过程中,循环MMP-9的增加和MMP-9/TIMP-1失衡与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无必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