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济慈的自然观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che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解读济慈的自然观,特别强调济慈自然观的阶段性。从不成熟的自然观到成熟的自然观,济慈眼中的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理想化的存在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济慈前期的自然观形成与1818年以前,那时的他对自然充满了热爱,期求在自然中寻找一个完全不同的理想世界,然而1818年以后的济慈已经逐渐地走近自然,与自然融合。本文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济慈诗歌作品的研究,梳理出济慈自然观变化的脉络。希望本文能够在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建立人和自然和谐关系方面做出一些贡献。  大多数对济慈的研究囿于作品本身意义,忽略了其中的巨大的社会意义。本文从当今较为热门的生态批评出发,积极寻找济慈作品中的绿色因素,这在深受环境问题困扰的今天将具有较为积极的社会意义。生态批评是一种较新颖的文学批评理论,从这一角度研究济慈自然观的专著并不多见。本文从这一文学批评理论出发,研究济慈的独特的生态观及其变化。从早期理想化的自然到后期成熟理性地回归自然,年轻的诗人经历了很大的发展变化过程。本文认为济慈成熟的自然观已经超越他的时代,至今依然有很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特别关注济慈生态观形成所经历的两个阶段。作为一名年轻的诗人,济慈立志成为文学史上的巨匠,但是早期他只为写作而写作,盲目跟从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观点,虽关注自然,但是并没有完全接受自然,而是沉浸在自己理想化的自然中。在济慈早期的自然观中想象遮盖了真实的自然,呈现出一副完美的理想化的自然图景。虽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繁花似锦的浪漫自然,但他并未完全忽略不幸和灾难,这为他以后自然观的转变做了极好的铺垫。1818年是他生活和写作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年份。1818年以前,他还躺在鲜花绿草中享受永不结束的欢乐,但是1818年以后他逐渐走向一个真实的自然。在济慈成熟时期的自然观中,自然已经不再是一种天然的存在,一个人类活动的背景,而是诗人生命中不可缺少一部分。对于济慈来说,自然是灵感迸发之地、心灵栖息之所、和谐共处之乡。不同的生物种类平等和谐地共存于自然之中,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不再是万物之灵,不再思考如何征服自然,而应该走入自然,和自然交流,与自然和谐共处。  本文分析了济慈生态观形成的诸多因素。受浪漫主义的影响,济慈和当时的浪漫主义诗人具有颇多的相似之处,同时他逐渐兴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独特体会让他能够从特殊的角度认识自然。加之发生在他本人及其家人身上一系列的不幸更让和他自然更加亲近。文章最后对济慈成熟时期的自然观进行了中肯的评价,肯定其意义,指出其不足。  希望本次研究能给济慈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观点,同时也期盼本文能够在构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上略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逐步融入国际化进程,跨国交流日益增多,大量培养具有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已成为中国TESOL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语法、重考试、轻实践的传统教学已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在职T
词汇在高考英语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它是听说读写译的基础和必要前提,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据调查显示,词汇却是高中生英语学习
戴维?洛奇(1935-)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作为其校园三部曲之首的《换位》,获得了霍桑登文学奖和约克郡邮报最佳小说奖。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以文
近二三十年来,学习策略研究已经成为二语学习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语言学习成功者比语言学习不成功者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频率高。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监控、评估策略。元认知策略
当代美国黑人文坛群星璀璨,黑人女性作家更是建树不凡。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1931-),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深切关注美国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