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350-560μm明胶海绵微粒(GSPs)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HCC)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和相关细胞因子(CK)IL-10,IL-12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并探讨DC变化的意义及与CK、临床指标的相互关系,结合现象分析意义,多角度为GSPs联合TACE治疗HCC的免疫机制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也为下一步GSPs-TACE联合DC治疗HCC是否有协同作用寻找实验依据。方法:按照本实验选择标准选择30例HCC患者为治疗组,单纯应用350-560μmGSPs栓塞治疗。另外,选取15例健康患者为正常对照组,1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对照组。所有HCC患者均在术前1天及术后4天、7天、30天常规行AFP、生化检查。同时征得患者同意与签字后,三组患者于术前1天及术后4天、7天、30天抽取前臂静脉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DC表型CD1a、CD83表达,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量IL-10、IL-12含量。结果:1.肝硬化、HCC患者CD1a、CD83表达均低于正常组(P<0.05),IL-12含量均低于正常(P<0.05),IL-10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2.治疗组TACE术后4天、7天、30天CD1a、CD83表达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30天较术后7天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ACE术后4天、7天、30天IL-12含量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呈逐渐增加趋势。治疗组TACE术后4天、7天、30天IL-10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L-10含量与CD1a、CD83表达呈负相关,IL-12含量与CD1a、CD83呈正相关。4.TACE术后4天、7天、30天AF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ALT、AST、TBIL术后4天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7天、30天较术后4天下降(P<0.05),术后7天、30天、术前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LB术后4天、7天、30天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5.CD1a、CD83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BCLC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1.HCC患者存在DC表型不成熟,功能缺陷,免疫功能抑制等现象。2.350-560μmGSPs联合TACE治疗HCC可改善DC水平,从而可能激发机体免疫能力,其中,肿瘤迅速坏死可能是激发机体免疫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