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乳腺炎是制约乳制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疾病,并且一直以其高的发病率、低的治愈率和复杂的发病机制而成为奶牛业中花费最高的疾病。为了减少乳房炎对奶业造成的损失,保证奶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故本研究通过对比其它动物中的敏感性炎症因子,用生化分析的方法,来筛选适合与奶牛乳房炎检测分析的敏感性化学成分,以研究乳房炎对奶牛生理代谢的影响,进而为深入分析乳房炎的致病机理提供血液学依据。并试图找到更加简便、经济、迅速可靠的乳房炎的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可根据血清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来判断动物患病情况的模式,以此作为快速诊断乳房炎的依据之一。另外,本实验也希望通过对奶牛遗传结构的分析,找寻易感性和抗性相关的遗传标记,为奶牛抗病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达到减少损失,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保护人类的健康的目的。当然,本实验也综合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不同基因型而产生的性状差异进行关联分析,以便在此水平对SNP所产生的差异效应进行一定程度的解释和说明。1、炎症相关血清因子的检测采用生化分析仪,对奶牛乳房炎炎症感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的Hs-CRP、ALB、AAG、PA、ALT、AST、TBIL和GLU等多项血清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感染组和对照组相比,白蛋白(ALB)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其中白蛋白差异极显著(P<0.01);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在对照组和感染组,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以初步认定奶牛血清白蛋白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可作为奶牛是否患有乳房炎的血清学指示指标。2、CRP基因的多态性研究以40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奶牛CRP基因的外显子序列设计了四对引物,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CRP基因的多态性,然后运用SPSS等统计学软件对其与乳房炎及乳质,乳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第一、二、三对引物的扩增片段中都检测到多态位点,但一二引所出现的多态位点相同(均处于264位);三引所出现的多态位点位于570位。两个多态位点处分别出现三种基因型(AA、AB、BB)以及两种基因型(TT、GG)。而第四对引物的扩增片段中未检测到多态位点。将所发现的不同基因型与奶牛乳腺炎的相关性作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两对引物不同基因型对奶牛的体细胞数、乳质率、蛋白率、305天产奶量均无显著差异。但患乳房炎奶牛个体全为AA或TT型。3、CRP基因SN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了CRP基因在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中的单核苷酸改变对此基因各重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P基因在扩增片段中存在PCR-SSCP外显子多态并引起了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经测序分析可知,扩增片段内存在G→T突变,该突变位点使编码的氨基酸发生Q→H的改变。对引起编码氨基酸的位点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由于编码的改变引起新的转录结合位点vaccinia-term-s的产生,但没有引起其它CRP二三级结构的变化。这表明:此SNP为非显著性突变,对CRP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