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是电化学与化学发光相结合的产物,兼有两者的优点,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分析技术。本文以稀土铽为中心离子,分别以喹啉-2-甲酸(2-QLA),喹啉-3-甲酸(3-QLA),异喹啉-1-甲酸(i-QLA)为配体合成了对应的配合物并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其电致化学发光性能及应用。我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 一、利用水热合成法,在水相中分别合成了铽与喹啉-2-甲酸、喹啉-3-甲酸和异喹啉-1-甲酸三种二元配合物,并采用滴定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其可能的分子式分别为Tb(2-QLA)3(NO3)3、Tb(3-QLA)3(NO3)3和Tb(i-QLA)3(NO3)3。 二、分别研究了Tb(2-QLA)3(NO3)3、Tb(3-QLA)3(NO3)3和Tb(i-QLA)3(NO3)3的电致化学发光性能,考察了不同缓冲介质、pH、K2S2O8(共反应剂)浓度以及扫速对体系电致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Tb(2-QLA)3(NO3)3和 Tb(3-QLA)3(NO3)3在HAc-NaAc缓冲介质中,Tb(i-QLA)3(NO3)3在硼砂缓冲介质中的电致化学发光性能较好,并通过循环伏安法、荧光光谱以及电致化学发光光谱推测了其可能的电致化学发光机理。 三、分别利用岩白菜素、抗坏血酸和L-谷氨酸分别对上述三个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的猝灭作用,建立了检测岩白菜素、抗坏血酸和L-谷氨酸的新方法。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猝灭程度分别与岩白菜素、抗坏血酸和 L-谷氨酸的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6-1.0×10-4mol/L,3.5×10-6-1.0×10-4mol/L,2.0×10-6-1.0×10-4mol/L,且对各自的模拟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较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