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传统的半双工通讯方式,同时同频全双工(以下简称“全双工”)系统由于是在同一时间用同一频率进行通信,所以频谱效率可以提高一倍。强自干扰信号制约着全双工通信质量,且随着发射功率的增加,存在于射频发射通道、射频接收通道以及射频干扰重建板中的非线性自干扰问题更加不容忽视。论文研究全双工非线性自干扰抑制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射频发射通道和射频干扰重建板中的非线性自干扰问题,工作如下:第一,对全双工通信的干扰抵消进行调研,分为线性自干扰抵消和非线性自干扰抵消。非线性自干扰抵消包括发射机非线性自干扰抑制、接收机非线性自干扰抑制和射频干扰重建板的非线性自干扰抑制技术。第二,分析射频发送通道功率放大器引入的非线性失真问题对全双工自干扰抑制能力的影响。以射频干扰抵消处的干扰抵消比为衡量标准,推导出理想功率放大器和非理想功率放大器两种情况下,射频干扰重建中的幅度估计误差和相位估计误差对干扰抵消比的影响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射频干扰抵消的参考信号源来自功放的输出信号时,干扰抵消比与理想功率放大器的干扰抵消比相同,优于参考信号源来自功放的输入信号时的干扰抵消比。第三,分析并重建功放以及射频干扰抵消中的非线性自干扰信号。采用反馈式抵消结构,利用记忆多项式模型重建全双工非线性自干扰信号,在接收端基带抵消。论文分析了该结构的干扰抵消比,以及模型中记忆深度和非线性阶数对非线性自干扰抵消效果的影响。仿真时采用带宽20MHz的LTE信号,结果表明:非线性抵消效果与记忆深度、非线性阶数呈正相关,且非线性阶数仅需考虑奇数项;发射功率增益在不超过20dB时,模型可将非线性自干扰信号完全抵消掉。论文提出的重建非线性自干扰信号的模型,为全双工通信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