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同频全双工非线性自干扰抑制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FJ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传统的半双工通讯方式,同时同频全双工(以下简称“全双工”)系统由于是在同一时间用同一频率进行通信,所以频谱效率可以提高一倍。强自干扰信号制约着全双工通信质量,且随着发射功率的增加,存在于射频发射通道、射频接收通道以及射频干扰重建板中的非线性自干扰问题更加不容忽视。论文研究全双工非线性自干扰抑制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射频发射通道和射频干扰重建板中的非线性自干扰问题,工作如下:第一,对全双工通信的干扰抵消进行调研,分为线性自干扰抵消和非线性自干扰抵消。非线性自干扰抵消包括发射机非线性自干扰抑制、接收机非线性自干扰抑制和射频干扰重建板的非线性自干扰抑制技术。第二,分析射频发送通道功率放大器引入的非线性失真问题对全双工自干扰抑制能力的影响。以射频干扰抵消处的干扰抵消比为衡量标准,推导出理想功率放大器和非理想功率放大器两种情况下,射频干扰重建中的幅度估计误差和相位估计误差对干扰抵消比的影响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射频干扰抵消的参考信号源来自功放的输出信号时,干扰抵消比与理想功率放大器的干扰抵消比相同,优于参考信号源来自功放的输入信号时的干扰抵消比。第三,分析并重建功放以及射频干扰抵消中的非线性自干扰信号。采用反馈式抵消结构,利用记忆多项式模型重建全双工非线性自干扰信号,在接收端基带抵消。论文分析了该结构的干扰抵消比,以及模型中记忆深度和非线性阶数对非线性自干扰抵消效果的影响。仿真时采用带宽20MHz的LTE信号,结果表明:非线性抵消效果与记忆深度、非线性阶数呈正相关,且非线性阶数仅需考虑奇数项;发射功率增益在不超过20dB时,模型可将非线性自干扰信号完全抵消掉。论文提出的重建非线性自干扰信号的模型,为全双工通信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密切相关,其病灶部位的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动脉血管弹性是反映心血管系统好坏
随着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用户数量以及用户对业务的流量需求也急剧增加,但网络部署复杂、网络架构垂直且封闭以及电信业务总量与收入不匹配等诸多问题使得当今的网络面临着巨
认知无线电技术(Cognitive Radio, CR)是一种新的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它可使没有频率使用许可的用户在对授权用户不产生影响的前提下,使用已分配的频段,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
目前,3G移动通信网络已经得到成熟应用,且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快速发展的移动技术和广泛应用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对移动学习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由能够进行传感监测和数据处理并拥有短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的传感器节点组成,在科研、军事以及商业应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公共场所中安全需求不断提高,人群视频分析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研究人员对公共场所中的监控视频研究发现,视频场景中人群普遍以小群体形式进行运动
可见光通信具有频谱免许可、环保和保密性好等特点,已经成为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之一。   本文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可见光通信的背景和发展,对可见光通信系统
时频同步技术是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时间同步确保系统处于统一时间工作状态,若时间同步产生误差会使得扩频系统解扩信噪比降低、破坏OFDM系统符号间正交性;频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