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但与此同时,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贪污腐化等社会不良现象也相继出现。一些人心态失衡、道德沦丧、人性扭曲,致使我国物欲型犯罪急剧上升。在犯罪过程中,一些犯罪分子为聚集更大的犯罪能量,产生更大的犯罪效益,便纠合起来,组成犯罪组织,运用组织力量,实施各种犯罪,从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死灰复燃,并迅速得以滋生和蔓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原因复杂、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犯罪。为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笔者搜集了30个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具体分析,并结合相关社会学方面的理论,总结、归纳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形成原因及防范对策,为政府、司法机关防控这种犯罪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文章主体由三部分构成: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笔者总结出黑社会性质组织五个方面的特征,即结构特征、成员特征、暴力性特征、获利性特征及对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蚀性特征。其中获利性特征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根本性和目的性特征;暴力性特征是黑社会性质组织为达到控制一方、谋取暴利的手段性特征;对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蚀性则是黑社会性质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不可缺少的外部性条件。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原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其原因是由多元性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为此,本文从我国贫富差距的不断分化,对外来人口的控制不力,基层组织建设滞后,对“两劳”人员的教育管理缺位以及非法经济的大量出现等八个方面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犯罪产生的原因。其中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腐败现象日趋严重,不良文化的泛滥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范对策。本章根据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防控措施。并指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控需要一种综合性、长期性的策略,仅靠几次“严打”运动是难以收到根本性的成效的。为此,我们必须做好长期应对这种犯罪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