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对放电等离子烧结Ti-46.5Al-2.15Cr-1.9Nb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_2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iAl基合金具有高熔点、高比强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等优势,但由于凝固过程复杂和难成形的特点导致其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采用气雾化制粉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Ti-46.5Al-2.15Cr-1.90Nb合金并对其进行热处理,主要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参数对合金组织及室温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四种典型的TiAl合金组织,并对室温性能较佳的合金进行了热变形实验和高温氧化实验,对比了典型组织的热变形和抗氧化能力。本课题在一定的烧结工艺下,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的方式制备了Ti-46.5Al-2.15Cr-1.90Nb合金块体材料,其室温组织为近γ组织且含有较多的α2相,约为40.9%;室温压缩最大真应力1822.84MPa,塑性变形量为30.27%。采用单温和双温热处理对烧结态的块体合金进行处理并对其进行组织和室温性能分析,得到了四种典型的TiAl合金显微组织,即近γ组织、双态组织、近片层组织以及全片层组织。经1250℃/30min/FC(FC表示空冷)单温热处理得到了细小且均匀的双态组织,其室温压缩最大真应力和塑性变形量分别达到1873.28MPa和33.53%。与烧结态近γ组织相比,室温压缩最大真应力和塑形变量均有所提高。经1290℃/15min/FC单温热处理后得到了近片层组织,其室温压缩最大真应力和塑性变形量分别达到1644.95MPa和23.58%;经1310℃/15min/FC+1230℃/30min/FC双温热处理后得到了全片层组织,其室温压缩最大真应力和塑性变形量分别达到1465.61MPa和20.75%。将上述四种典型的Ti-46.5Al-2.15Cr-1.90Nb合金组织的样品进行热压缩实验,当变形速率为0.01/s时,变形温度分别为1100℃和1200℃,升温速率10℃/s,得到真应力-应变曲线,结合SEM和EBSD对四组热变形样品进行组织演变分析,对比其热变形能力。结果表明变形温度以及合金显微组织形态对其热变形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当变形速率为0.01/s时,动态再结晶在1100℃时不够充分,变形后的合金组织不均匀,当变形温度提高至1200℃时,可以得到均匀的等轴双相组织且成形性能更好。同时,近γ组织和双态组织的热变形能力明显优于近片层组织和全片层组织。将上述四种典型的Ti-46.5Al-2.15Cr-1.90Nb合金组织的样品,以15℃/min的速度从室温分别升至750℃和800℃保温10h,空冷至室温,称重,循环10次,建立氧化动力学曲线,并结合SEM分析合金表面形貌以及氧化剖面的特点,对比TiAl合金四种典型组织的高温抗氧化能力。研究发现合金在750℃的氧化增重要明显低于在在800℃时的氧化增重。同时,当循环氧化温度为800℃时,近γ组织和双态组织的氧化增重要明显高于近片层组织和全片层组织,增重量最大的近γ组织的氧化增重约为1.26mg.cm-2,增重量最小的全片层组织的氧化增重约为0.77mg.cm-2,后者约为前者的60%,表明全片层组织的抗氧化能力较好。
其他文献
文章利用1994—2013年锡林郭勒盟雷暴观测资料,对雷暴的时间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雷暴毎10a降低0.42d;月、季雷暴日数分布为单峰曲线,有较强的
文章利用中国1960-2005年逐日降水格点资料(Chen et al,2011),和同时段20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逐日降水量资料(CMIP5,2012),分别评估了各个模式对内蒙古地区全年、夏季和冬季逐日降
西安晚报的<荷尖>栏目开办至今已经四年了,由一个刊发单篇文章、随时准备"填空"的小栏目,到今天定期出版的一个完整的副刊专版,它的迅速成长与在读者中产生的广泛影响,是我们
文章基于通辽市1961-2011年9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利用相关分析、线性倾向估计和变差系数等方法对不同等级降水日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通辽市1961-2011年平均5-9月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科技创新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作为国家创新系统运作的重要环节,产学研合作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纵观各国的产学研合作,支持政策发挥了极为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艺术文化与旅游的需求日益旺盛。相对于以往的艺术聚落和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模式,建立在区位优势上的艺术文化资源能持续转化和带动旅游产业,这种人文内涵优势更加受人欢迎。另外京津冀一体化概念的实施,使周边地区的人文居住环境、生态农业,养生养老,水源涵养等功能优势得以显露。随着未来首都产业外迁,这些地区将成为主要人口外溢目标,并在承接产业转移,疏解首都功能等方面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