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国家在19世纪中期陆续进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中现代化的“先行者”,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达到了人均GDP1000美元。然而30年后,经济发展水平却落后于与他们同时期达到人均GDP1000美元的韩国和马来西亚。因此,在国际范围有着“拉美化”、“拉美陷阱”等说法。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今中国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进入了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关键时期,有可能迎来“黄金发展期”,也面临出现“拉美化”的风险。本文总结了学者们对中国存在的“拉美化”风险的不同评价,探讨了中国经济现状、拉美国家发展特点,中国是否存在“拉美化”风险以及调控措施。通过与拉美国家经济发展进程的研究对比,中国经济的一些方面的确存在着某些“拉美化”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中国工业增长方式粗放,就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较低,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有新的发展;农业需要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由于长期缺乏投资和技术革新,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工农业发展失调;“中国制造”生存现状危机,市场换技术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世界工厂”是强劲生产力的象征,但低廉的成本只换来了微薄的收益;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外资利用金融资本统治产业资本、参与财富分配、掌控经济命脉,中国金融市场的信用、规则、定价权等面临逐步丧失的危险,国家需要重新定位对金融开放度的掌控;房地产高位运行已经脱离了正常轨道,而房地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如果泡沫破裂,民众的利益和国家的发展将会收到严重影响;中国现在的分配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城乡之间、高收入与低收入之间、城市发展与农民工之间的矛盾较为严重,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治理,可能产生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对以上具体领域分别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后,本文针对中国经济的“拉美化”风险,在宏观调控与微观现象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例如: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条件;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握改革开放主导权;提高本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避免对外资过分依赖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