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13团簇在Fe(001)表面沉积成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aji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Cu磁性多层膜因具有显著的巨磁电阻效应,可用于计算机存储、信息通讯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诸多领域,使器件小型化、廉价化。目前,关于金属磁性多层膜的巨磁电阻效应是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薄膜结构将严重影响金属磁性多层膜的巨磁电阻效应,但由于实验设备和条件的局限,实验上无法直接观测到薄膜生长的微观过程,限制了人们对薄膜结构形成机制的理解。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可在原子分子水平重现薄膜生长的微观过程,有助于揭示薄膜的生长规律和薄膜结构形成机制。在Fe/Cu磁性多层膜的许多制备技术中,均存在大量的低能团簇,团簇的存在将对薄膜结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开展Cu13团簇在Fe(001)表面沉积成膜的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沉积条件对薄膜生长机制的影响和不同沉积条件时薄膜性质的差异,探究团簇对薄膜结构形成的影响机制。本文在原有分子动力学模拟程序的基础上,开发出Cu13团簇在Fe(001)表面沉积成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程序,研究了团簇沉积能量和衬底温度对薄膜生长方式和质量的影响。其中,Cu13团簇沉积能量范围为0.120.0 eV/atom,衬底温度为300 K、700 K和1000 K。模拟结果表明,薄膜的生长方式主要由团簇沉积能量决定,随着团簇沉积能量的增加,薄膜主要生长方式依次为岛状生长方式、层岛混合生长方式和层状生长方式。且薄膜生长方式的不同导致薄膜性质差异较大,当团簇沉积能量较低时,薄膜以岛状生长方式为主,此时,薄膜整体外延度较差、表面粗糙、内部存在大量缺陷、团簇原子和衬底原子在薄膜界面处未出现明显混合,薄膜与衬底结合强度低。当团簇沉积能量较高时,薄膜以层状生长为主,此时,薄膜整体外延度高、薄膜表面光滑、内部缺陷相对较少、团簇原子和衬底原子在薄膜界面处出现明显的混合现象,薄膜与衬底结合紧密。而衬底温度的变化不足以改变薄膜生长方式,但由于衬底温度的升高会促进表面原子的热扩散和降低衬底表面结合能,使得不同衬底温度下沉积薄膜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分析,当团簇以10.0 eV/atom的沉积能量沉积到温度为300 K的Fe(001)表面时,薄膜表面粗糙度最小、薄膜内部缺陷最少、薄膜与衬底结合强度最高,此时,薄膜结构性质有利于Fe/Cu磁性多层膜中巨磁电阻效应的体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XperCT技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p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中提高手术精确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
大麦是世界上最古老农作物之一,分布广泛,是全球第四大谷类作物。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器官,叶斑的形成会显著影响植物叶片的有效光合面积。研究大麦叶片斑点,尤其是生理性
在世界杀虫剂市场中,新烟碱杀虫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其因独特、高效的作用而畅销于全球。但世界范围内对新烟碱杀虫剂的长期、过量使用,导致多种害虫出现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研究背景: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植物体内的一种有毒次生防御化合物,超过6000种植物体内发现了超过660种的PAs及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氮氧化物。研究
复合绝缘子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其老化威胁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电力部门急需一种能在工程现场对复合绝缘子老化状态进行定量评估的方法。本文研究了便携式单边核磁共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需要处理的数据和命令越来越复杂,要求电子芯片具有更高的频率、更快的处理速度,这会带来很多热量,要求现代热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更好的散热能力。石墨/铝复合材料是一种用于现代热管理系统的新型导热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散热效率,但目前仍存在机械强度不足的缺点。本文的研究内容是采用不同的强化方法和制备方法,对石墨/铝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强化,同时保证其仍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具体如下: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Android移动计算平台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了数百万用户的基础设备。用户不仅使用这些Android终端生活和娱乐,还使用它们办公和管理自身财务,因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提供的再分析ERA-20C和ERA-Interim数据集中的逐月海温、水平风场、比湿和海平面
为更好的利用秸秆资源,缓解秸秆直接还田后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研发一种秸秆复合管,应用于地下灌溉技术中,延伸了新的地下灌溉技术——秸秆地下灌溉技术。本研究以秸秆还田
目的:研究抵抗素样分子β(RELM-β)与野百合碱致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系,探讨PLC-IP3/Ca2+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观察野百合碱是否促进或抑制大鼠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