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氧自由基相关生物传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o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生物识别的高度专一性和检测信号的放大作用相结合的生物传感技术因其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易于操作等优点,在临床诊断、生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超氧自由基作为对人体损害很大的一种离子,和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机体的老化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本工作致力于发展荧光和压电传感技术在超氧自由基等生命体相关物质的研究,对于开发新型生物传感技术和分析方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完成研究工作:第一部分:利用自行合成的新型3’, 6’-对戊酰硼荧光素探针,结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选择性催化歧化反应特性,建立了一种超氧自由基(O2-?)的酶催化荧光分析方法。SOD催化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XA/XOD)体系中的O2-?生成H2O2,使得荧光探针转换为强荧光的荧光素产物,从而实现对O2-?的荧光检测,检测线性范围为2.4×10-7 ~ 1.5×10-5 mol/L,显示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测性能,为超氧阴离子的直接检测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分析手段。第二部分:结合磁-金复合物纳米粒子的催化作用,发展了一种基于金沉积质量放大黄嘌呤压电传感技术。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与纳米金强静电结合形成的磁-金纳米复合物,在磁场作用下,吸附在石英晶振表面;同时,XA/XOD体系中的超氧自由基在纳米金的催化作用下还原氯金酸生成单质金,使其沉积在复合物纳米粒子上,从而引起晶振频率变化,实现对黄嘌呤的检测。结果表明,石英晶振频率的变化和加入黄嘌呤的浓度的对数有着很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0×10-8 mol/L~1×10-5 mol/L,检测下限为2.0×10-8 mol/L。该方法具有高稳定性、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以及良好的可靠性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实际体系的检测。第三部分:利用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的特点,基于酶催化质量放大作用,发展了一种用于检测血吸虫抗体的压电免疫传感技术。本实验主要是用活化的磁性纳米粒子固定血吸虫抗原,再利用抗体和酶标二体特异性结合,最后利用酶催化底物和H2O2反应生成沉淀,引起晶振频率变化,从而实现对血吸虫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石英晶振频率的下降值和固定的血吸虫抗体在10 ng/mL~100 n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8.6 ng/mL。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快速,利于石英晶振的清洗等优点。
其他文献
随着媒体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和现代国家控制手段的逐渐成熟,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出现在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社会中。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群体被贴上“异常”的标签
<正>管理学家舒化鲁指出,企业管理跨度的大小并不是可以由管理者本身的观念和偏好来决定的。在一般情况下,有一种普遍的规律,凡是管理沟通面对的是一线操作工人,其管理跨度可
新中国建立之初,在短缺状况下,自由放任的市场造成市场巨大的混乱。政府不得不规范市场,政府规范市场过紧,导致市场萧条,经济衰退,政府不得不调整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让出部分市场,经济
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需求大大增加,由此导致的交通拥挤、交通事故增多、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成为解决城市交
<正> 久卧病榻,偶阅《世界史研究动态》今年第八期徐康明先生《是无条件投降还是有条件投降》一文,颇有所感,撰此短文,以抒浅见。徐文谓学术界公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
近年来,关于荧光pH传感器的报道不断涌现。但是,所报道的传感器都局限于使用荧光素类衍生物作荧光载体,且由于采用包埋法固定荧光载体存在荧光载体流失的问题。针对目前荧光p
目的探讨hs-CRP在胸腹水性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间胸腹水标本共102例前瞻性进行hs-CRP检测,利用回顾性分析将标本分为渗出液、漏出液两组,以S
本文比较了基于计算机隐喻的传统认知处理模型的内容与特点和新兴起的连接论的内容与特点,认为,连接论将取代传统的基于计算机隐喻的认知处理模型成为今后指导人类认知研究的主
为实时智能监控变电站安全生产区域内的移动目标,克服现有视频系统人工切换图像和肉眼判断所造成的漏检和滞后问题,对变电站内运动目标的自动检测与识别跟踪技术进行了研究;
<正>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一个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产品要适销对路外,还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做到&#39;人无我有&#39;;不断提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