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特有品种,具有长毛型和短毛型两种不同的毛被类型。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发现LOC108637647基因在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中显著差异表达,为了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本实验通过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CRISPR-Associated protei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31860637);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项目号:2019GG243);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号:CARS-39);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项目号:2020ZY0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特有品种,具有长毛型和短毛型两种不同的毛被类型。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发现LOC108637647基因在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中显著差异表达,为了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本实验通过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技术建立LOC108637647敲入(KI)小鼠模型,并对该模型小鼠的毛被变化进行了相应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 CRISPR/Cas表达载体的设计与构建。通过CRISPR/Cas技术在C57BL/6N小鼠ROSA26位点特异性敲入LOC108637647基因。设置g RNA长度为20nt,g RNA的GC含量百分数为40%至60%之间,利用g RNAcas9软件对靶序列进行分析运算,从而筛选出符合条件的g RNA靶位点。“CAG promoter-lox P-3*polyA-lox PKozak-goat LOC108637647 CDs-polyA”元件插入ROSA26基因的内含子,内蒙古绒山羊LOC108637647 CDs的表达量受到Cre重组效率的影响。2 LOC108637647基因敲入小鼠繁殖与鉴定。使用g RNA将含有CAG promoter-lox P-3*polyA-lox P-Kozak-goat LOC108637647 CDs-polyA载体引导至小鼠ROSA26基因,与Cas9 m RNA共注射到小鼠受精卵中,以产生靶向的条件敲入子代。通过PCR进行序列分析鉴定F0代动物,将其培育成野生型小鼠以测试种系传递和F1动物世代。用组织特异性Fabp4-cre小鼠培育F1代小鼠以产生F2。用Cre+小鼠繁殖纯合小鼠。通过PCR对幼鼠进行基因分型,然后进行测序分析。3 LOC108637647基因敲入小鼠表型检测。制作基因编辑小鼠皮肤组织石蜡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相较于野生型小鼠,在阳性鼠体表左右体侧及腹部,尤其是左侧部,前肢下部1.0-1.5cm处表型变化明显,出现斑秃、脱毛及全身毛发稀疏等现象,阳性鼠在毛囊数量和毛囊形态均出现较大差异。LOC108637647羊源基因在敲入小鼠皮肤后对小鼠毛囊的生长发育,特别是皮肤毛囊数量,毛囊形态有较大的影响。这显示LOC108637647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皮肤毛囊的分化过程。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乌审旗是内蒙古传统畜牧业大旗之一,近年来,其部分地区连续出现干燥天气,降雨量相对较少,对畜牧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放牧条件下,牧草是绵羊的主要矿物质来源,而动物的矿物质元素含量与其生产性能和健康密切相关。为了了解乌审旗地区绵羊矿物质元素的盈缺情况以及探究ERDES矿物质添加剂补充效果,开展了以下试验。首先,调查了乌审旗地区绵羊血清矿物质含量,以初步了解该地区绵羊矿物质代谢情况。于2019年12月至
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es,BEV)可引起牛患消化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甚至还会影响牛的生殖功能。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报道后,该病在全世界各国范围内流行,给各个国家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该病的检测及防治办法。本试验采样于内蒙古某养殖场内患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牛鼻拭子、粪拭子,接种于MDBK细胞,经PCR
内蒙古草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防治内陆荒漠化侵蚀起到关键作用。水分是制约该地区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土壤水分可为草原型流域优化生态保护措施、了解生态水文过程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本文以锡林郭勒盟草原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对该地区土壤水分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长时间、高频率的监测试验,利用经典统计学、冗余分析、Hydrus模型等方法研究了锡林河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动态特征及其环境影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和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肉牛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复合菌培养物和微生物发酵饲料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本试验对两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肉牛开展试验:选取2月龄健康育肥牛6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20头/组,对照组饲喂牧场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上等量替换微生物发酵饲料0.6Kg,试验Ⅱ组饲喂含有复合菌培养物的日粮。试验共71d,其中预饲期7d,正试
阿拉善戈壁驼和沙漠驼属于阿拉善双峰驼两个类型,在漫长的自然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体貌特征和表型性状,本实验对戈壁驼与沙漠驼骨骼肌纤维微观结构和线粒体生理功能进行比较研究。骨骼肌纤维微观结构研究表明:(1)戈壁驼骨骼肌肌节直径、明带(Ⅰ带)及H带(1466.27±37.95、235.73±22.87、116.1±1.32nm)均极显著低于沙漠驼(1867.56±68.86、604.23±22.45、
本研究于2014-2018年,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设置按月轮牧、季节轮牧、连续放牧、过度放牧和禁牧5种放牧方式。每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利用样方法调查样区内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新鼠丘数量和植物地上生物量,通过研究不同放牧方式对东北鼢鼠新鼠丘数量和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分析鼠丘密度和牧草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明确草甸草原不同放牧方式下东北鼢鼠的危害阈值及经济阈值,为有效
内蒙古地区的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副结核病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广泛流行,大部分患有副结核病的山羊会逐渐消瘦甚至导致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山羊体内MHC基因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并且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反应。本试验从基因角度出发,为了对比健康山羊与患病山羊MHCⅡ-DRB3基因之间的差异性,初步探究山羊MHCⅡ-DRB3基因的多态性以及与副结核病感染可能存在关联的基因位点。对有疑似副结核分枝杆
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放牧和刈割是大针茅草原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对生物多样性以及草地生产力、土壤养分循环和固持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有关内蒙古典型草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研究,特别是不同利用方式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变化及其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以大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
试验旨在分析SREBP-1和SCD1基因表达对黑安格斯牛血液及肌内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满足高档牛肉中呈味氨基酸和肌内脂肪含量的要求,为评价该牛肉品质提供基础数据。采集黑安格斯牛平均体重约706±26 Kg、21月龄(公)和698±34 Kg、48月龄(母)的83头血液样品(公牛45头,母牛38头)和12头肌肉样品(公牛7头,母牛5头),测定其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硝碘酚腈是硝碘酚类抗蠕虫药,是目前临床上对胃捻转血矛线虫和肝片吸虫的驱杀作用较为突出的抗蠕虫药之一,具有给药剂量小(10~20mg/kg)、使用方便、高效、安全等优点。硝碘酚腈主要通过阻断虫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影响虫体能量代谢而发挥抗虫作用。本研究目的是借助所建立的高效、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硝碘酚腈注射液在鄂尔多斯细毛羊血浆中的动态浓度,并利用Phoenix 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