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光镜和电镜水平对银杏(Ginkgo biloba L.)雄配子体发育、受精作用及胚胎发生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银杏精原细胞核从球形转变为凸透镜形时,核膜从较为平滑,转变为起伏、不规则的皱褶状,突起的核膜与液泡状结构相距很近,最近时仅3μm;核仁形态在精原细胞发育期间也发生明显改变:最初由中央弱染色的纤维区域及周围呈环形分布的电子染色较致密的颗粒区构成,后来为染色深且均一的球形结构。 2.随着精原细胞的发育,生毛体体积逐渐增大,最初生毛体周围细胞器的组成和数量极其丰富,以质体为主;但生毛体发育成熟后,细胞器明显减少,线粒体相对增加。液泡状结构周围细胞器丰富,排列较有规律,偏细胞核一侧嗜锇小滴丰富,与生毛体相邻一侧线粒体和质体相对较多。纤维颗粒体具多形性,在精原细胞和精细胞内可见“哑铃形”、“球形”、“不规则团块状”三种不同形状。 3.受精前的精核直径约40μm,而受精时与卵核融合的精核直径约20μm,说明精核在受精前体积浓缩。在受精前的一些精细胞中可观察到其核内出现一个直径约20—30μm染色较深的球形区域,我们推测精核凝集前遗传物质先凝集到一个区域,然后精核凝集。受精时,具鞭毛的成熟精细胞进入颈卵器,鞭毛带及精细胞质遗留于颈卵器内,仅精核及部分细胞质进入卵细胞。 4.合子的第一次分裂为原位纵向分裂,分裂中期染色体外有两层膜样结构包被,说明可能有雄性细胞质进入,分裂末期细胞核之间有明显的类似细胞板的结构,但随后的分裂无此结构出现。游离核细胞化前后,在细胞核周围存在明显的辐射状排列的类似纺锤丝的结构。 5.对银杏(Ginkgoaceae)和苏铁(Cycadaceae)的形态解剖特征比较表明:银杏在营养器官、雄配子体发育等方面表现出大量的进化特征,但在雌配子体发育、胚胎发生上表现出更多原始特性。另外银杏还具有一些特有结构,如雌配子体中含叶绿体,具独特的帐篷柱结构,精原细胞和成熟精细胞中具液泡状结构、纤维性颗粒体等。这表明银杏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时与苏铁类植物可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两者之间可能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而是在各自的演化路线上平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