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分子取向和准直的研究为分子参与的各种反应操控提供了基本的物理基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光学技术手段的提高,分子准直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实现分子取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取向和准直的研究为分子参与的各种反应操控提供了基本的物理基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光学技术手段的提高,分子准直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实现分子取向和准直的各种方法大体上都是基于分子的固有偶极矩或诱导偶极矩与外加激光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提出的。T.Seideman提出了使用超快强激光与分子相互作用而实现的非绝热分子准直的方法。这种方法激光脉冲与分子作用的时间短,分子准直现象出现在激光作用结束之后,不会对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产生影响。实验作用的分子不必具有永久偶极矩,并且可以得到很高的准直程度,使得被准直的分子更容易被后续的实验所应用。在非绝热飞秒激光分子准直实验中,激光电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靠激光电场来诱导分子产生诱导偶极矩,激发分子产生随时间演化的转动波包,不同的激光脉冲强度、脉冲宽度和包络形式都将会对分子的准直过程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本文讨论了模拟飞秒激光脉冲的非绝热分子准直过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先是介绍了实现分子准直与取向的几种方法,说明了绝热分子准直与非绝热分子准直的区别和在共振与非共振激光的选择方面的考虑。接着介绍了非绝热分子准直理论模拟的含时薛定谔方程精确求解,并引入刚性转子近似求解方法。通过Matlab程序实现了对非绝热分子准直过程的模拟,简单讨论了不同温度不同场强和不同激光脉冲宽度对分子准直实验的影响,展示了非绝热分子准直到绝热分子准直的过渡过程。接下来详细地讨论了激光强度I与激光电场E之间的关系,解释了如何将实验参数带入理论数值模拟,讨论了两种不同包络形式的电场对分子准直的影响,通过构建一个在时间上延迟的激光电场,来实现激光在不同时刻多次与分子相互作用的模拟,经过比较,得到激光在不同时刻多次与分子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准直效果相当于在各个时刻所产生的准直效果的叠加的结论。最后模拟激光脉冲整形位相调制,介绍飞秒激光脉冲整形系统的4f光路和空间光调制器,对正弦位相调制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个有效的激光脉冲整形的方法。将一束脉冲转化成具有多个峰值彼此等间距分立的脉冲序列,实现与叠加激光在不同时刻与分子相互作用相同的效果,为将来的实验与理论模拟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传质是由物质浓度不均匀而发生的质量转移过程,传质现象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等基础学科,在化工、环境、食品、医药等领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传质通过扩散过程实现,扩
目的:通过对补虚分消走泄法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气血两虚、湿热内蕴证的病例观察,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评价,为临床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提供新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两组均采取慢性肾脏病综合治疗,对照组于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尿毒清颗粒,试验组于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芪连泄浊汤,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肌酐、尿素、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
环绕恒星的盘子的形成是从分子云核塌缩开始的。塌缩持续过程中,由压力支撑的恒星在向内流动的中心处形成,同时拥有更高角动量的下落物质在恒星周围形成环绕恒星的盘状结构。原
在近代物理实验中,科研人员对分子空间方向上的控制越来越成为热门课题。空间上调控主要是对分子进行准直(alignment)和取向(orientation),因为准直和取向后的分子是研究分子反应动
目的:观察温脐止泻贴合隔姜灸治疗小儿急性非感染性腹泻寒湿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价值,为小儿急性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临床按照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儿分为2组,即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温脐止泻贴联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分别给药3天后,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症状、体征及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
近年来,微污染不断进入水环境并在自然水体中被检出,其环境风险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自然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相比之下微污染的浓度很低,这使得常规水处理方式很难选择性的将微污染从自然水体中去除。因此,在其他污染物共存的情况下针对性的去除微污染是废水深度处理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自然界中的腐殖化过程是天然水体自净化和水体中有机碳回收的重要方式,其核心是弱氧化反应体系。然而,这些弱氧化体系的作用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5G)时代的到来,越来越迫切需要体积小、性能高和易集成的平面型器件。滤波器与天线的一体化设计,极大地减小了系统前端的尺寸,改善了天线增益的边缘选择特性,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人为地引入额外的辐射零点可进一步改善天线的边缘选择性,减小不同工作频率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由于平衡电路具有高共模抑制能力、高抗干扰特性和低共模噪声的优点,因此开展高边缘选择性平衡/巴伦型滤波天线的研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可溶性表达的重组I型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N端缺失23个氨基酸后的突变体(K23、K25、K102和K106)其二硫键的不同配对形式对生物活性和稳定性的研究。方法(1)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