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基因异常表达,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改变调控癌相关基因表达是HCC发生的核心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HCC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异常高表达,该基因启动子呈低甲基化状态,提示IGF-Ⅱ基因表达与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之间存在相关性。本研究动态观察鼠肝细胞癌变过程中IGF-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改变及其与IGF-Ⅱ表达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HCC患者不同肝组织中IGF-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IGF-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改变在HCC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诱发肝细胞癌变,以病理组织学方法(HE染色)观察肝细胞形态学动态变化;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鼠IGF-Ⅱ基因P2甲基化状态;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鼠外周血和肝组织IGF-Ⅱ蛋白表达水平;以MSP检测人HCC癌灶、癌旁以及正常肝脏组织IGF-Ⅱ基因P3甲基化状态。结果:HE染色显示SD鼠在喂饲2-FAA后,肝细胞呈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HCC动态改变。ELISA定量检测显示鼠肝组织和血清中IGF-Ⅱ蛋白浓度随肝细胞癌变过程呈动态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 = 0.97, t = 5.97, P= 0.000)。MSP结果显示鼠正常、变性、癌前病变和癌变肝组织IGF-Ⅱ基因P2甲基化率分别为100%、83.3%、11.1%和0%,呈逐渐去甲基化状态改变,癌前、癌变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甲基化状态有显著差异,癌组织和变性肝组织也有统计学差异(Z = 3.879, P = 0.000)。鼠肝和外周血IGF-Ⅱ表达水平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人癌灶、癌旁以及正常肝组织P3甲基化率分别为0%、47.5%和100%,各组之间的甲基化状态均有统计学差异,癌组织中P3甲基化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甲胎蛋白(AFP)等均无显著差异。癌旁组织P3甲基化率在低分化组显著低于高中分化组(P = 0.000);HBsAg阳性组显著低于HBsAg阴性组(P = 0.040),但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AFP之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IGF-Ⅱ基因表达改变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提示IGF-Ⅱ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修饰导致基因表达增加在HCC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探讨基因甲基化状态改变在HCC形成中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