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韩国各孔子学院开设的汉语课程中,以中年在职人士为主要学员的初级水平汉语口语课占据很大比重。如何对该年龄层和职业特点的学习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使针对他们的汉语课堂形成更有效、更恰当的授课机制,是当前对韩汉语教学界急需关注并妥善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韩国东西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初级口语课堂,通过为期一年的观察与访谈,对韩国中年在职汉语学习者这一特定学习群体进行了集中研究。根据总结并掌握的该群体各项特征,完成针对此类课型及教学对象的学期课程总体设计及分项课堂活动练习设计,带入真实课堂,全方位地进行实际操作。在授课过程中及学期结束时,通过课堂动态观测、口头访谈及发放访谈式问卷的方式,收集了分项及整体的课程设计反馈与评价。本文由六章构成,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陈述本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并阐述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同时,总结梳理对外汉语学界与本课题相关的各类专著及论文,概述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发掘该领域中尚存的缺失与空白,从而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方向。最后简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第二章为教学对象的特点及需求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研究总结韩国中年在职学习者的思维特征、焦虑因素、学习动机及学习风格等,得出该类学员具有严谨保守、重视逻辑和“面子”、以职业成就或兴趣为学习动机、思维趋同、记忆力减退等群体特征的结论。第三章为课程总体设计,根据上一章研究结果,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期教学大纲、课堂教学策略及分项课堂活动,提出控制授课进度、慎选课堂用语、理性设计活动、恰当委婉纠错等授课策略,给出相应分项课堂活动的设计方案。第四章为教学设计案例展示,选取总体设计单元中的一分课,剖析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第五章为教学设计的反馈与评估,通过随堂检测、教师反思、学生学习效果评估及期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基于真实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估,指出其中诸如课程难度适宜、环节分配合理、具有针对性等成功之处以及修正板书、教师加强韩语学习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并做出相应调整。第六章为结语,结合上述章节,陈述本文的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提出本论文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