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穆旦作为“中国新诗”派的领军人物,他的诗歌负载着“丰富的痛苦”超越了20年代抒情诗的自我感伤与30年代新诗的“寻梦”主题,开始实践40年代诗人全新追求的诗艺命题——“自我分裂与它的克服”。他以自己超于常人的对苦难的敏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从整体上完成了对诗坛前辈的继承和超越,他的创作显示了20世纪中国诗歌走向现代化的最真实、最生动的历程。他是“现代诗最遥远的探险者,最杰出的实验者与最有力的推动者”,他是诗歌界回顾历史、着眼当前和展望未来都不能轻易绕过的重镇。他的诗中表现出的现代人思想感觉的细致复杂,人性的充实与丰富,戏剧意味的浓重,不可比拟地超过了幼稚而天真的浪漫诗人。本文就穆旦诗歌中最具特征的“自我”意象和“荒原”意象两种意象进行综合性的解读,从而抵达其诗歌的精神内核,并分析穆旦诗歌精神对鲁迅精神的继承与超越,探讨诗人于四十年代在抗战流亡心态影响下进行的诗歌创作。就诗歌对中西诗学的继承和反叛进行阐述,得出其对于中国新诗发展的意义和启不。 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引言概述了穆旦诗歌创作的成果和其在中国新诗创作中的地位,综述了从40年代至今关于穆旦的研究成果,确立了本文立论的前提。 正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章对穆旦诗歌中的两种意象进行解读。其一是“自我”意象。首先从穆旦的个人经历、“中国新诗”派的诗学主张和他们受到的来自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以及西南联大的学术背景三个方面分析“自我”意象形成的原因。其次,分析“自我”意象的内蕴。个人境遇的寂寞与绝望是处于民族存亡生死斗争、民主与黑暗交战的复杂现实之下,一个敏感的知识分子内心的真实感受。但是穆旦拒绝着将苦难与屈辱推诿的轻薄与敷衍,他始终在关注时代激变中自我——我们自身——灵魂与肉体的内部搏斗。穆旦诗歌将对自我的拷问上升到对整个现代的拷问。他的诗歌不仅揭示了中国整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症结,而且也表现了世界历史性的现代危机。穆旦也用清醒冷峻的目光剥去了爱情梦幻的面纱,从中展示人与环境的紧张以及人与人的对抗。“自我”意象创造了全新的抒情,它是对“抒情的感伤”和“政治的感伤”的有力反驳。承受内心的撕裂和煎熬,正是现代人特有的人生焦虑,“荒原”意象是现代人的另一种心灵自述。 第二章从四个方面探讨穆旦诗歌的鲁迅精神。其一,是穆旦以诗歌的形式继鲁迅之后依然在进行“国民性”批判,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中国传统文化,在救亡压倒启蒙的时代里极为难得的承续着“五四”传统。其二,和鲁迅一样将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