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浅交替地下连续墙变形特性研究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6688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密度变大,城市越来越拥挤,人类面临着严峻的土地使用问题,由于地面空间的有限,大量的地下空间被开发利用,随之产生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发展迅猛。具有多用途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适用范围广,发展形式越来越多样。深浅交替地下连续墙是一种特殊围护结构,与常规的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变形有别于常规地下连续墙,充分认识深浅交替地下连续墙挡土结构在开挖过程的变形规律,是进行变形设计和保证基坑安全的基础,对促进地下连续墙更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以武汉市汉江路还建房地下开发工程为依托,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从现场监控测量和有限元数值计算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先在综述了地下连续墙的发展、特点、变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形式、设计理论和工作状态,又在两者的基础上分析了深浅交替地下连续墙的特点、产生的原因、适用情况。  2)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通过现场监测墙体的水平位移、墙顶的沉降以及墙后土体的沉降,选取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数据,归纳深浅交替地下连续墙的变形特征。  3)运用Midas/GTS软件对基坑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深浅地下连续墙的墙身位移、墙顶沉降以及墙后的地表沉降,将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变形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建立模型的合理性。  4)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对比分析模型,将深浅交替槽幅的地下连续墙全部改为深槽幅,分析此模型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归纳总结深浅交替地下的变形特性,并对比两者在安全性和工程造价上的差别。
其他文献
大量既有基础设施由于材料性能退化、超负荷使用等原因性能退化,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对这些设施需要进行加固、修复和改造工作。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简称FRP)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高强、轻质和耐腐蚀等优越的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的加固。将FRP板粘贴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的底部,提升其抗弯承载能力,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流的受弯加固
学位
水稻株高是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直接关系到水稻品种的株型、抗倒伏性、区域布局和产量构成等性状。株高是由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质量-数量性状。本研究应用衍生于水
mP24是来源于小鼠的功能未知基因,基因组中全长2942bp,含有651bp的编码区,编码含21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及荧光融合蛋白技术分析表明,mP24定位于细胞核中,其功能可
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当今水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氮素是主要的污染因子。由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存在着自养硝化细菌得不到生长优势、难维持较高的生物浓度、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