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发展初期,为追求快速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提升地区经济效益,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上涨,开发、扩张力度加大,导致大量土地资源浪费、污染、退化。当前,我国逐渐意识到生态保护对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摒弃盲目扩张土地的惯有方式,不断寻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方式,追求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东北三省城镇化速度不断减缓,与发达地区差距逐渐加大,在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东北三省将依托于国家战略方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全方位振兴。促进东北三省城镇化发展,实现东北三省城乡融合,将会成为东北振兴的重要助力。东北三省幅员辽阔,资源蕴藏丰富,但相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因此提高东北三省土地利用效益,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东北三省全面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指出,发挥城市群联动效应,以其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可以看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城市群的重要作用将不断增强,本文立足于政策背景,在对东北三省36个城市整体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探究的基础上,将视角定位在东北三省2个城市群(辽中南、哈长城市群),1个省际经济带(东部经济带)中,逐一对东北三省中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及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耦合协调特征、时空分布集聚特征与规律、聚类效应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结果,为东北区城市土地利用与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决策支持。以人地关系、土地供求、城乡统筹发展等相关理论基础为支撑,采取统计法及分析法选取指标,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研究的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耦合度、协调度、相对发展度模型三个数学模型,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二者相对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过程中借助Arc GIS软件中IDW反距离插值法、空间聚类分析模块、Geo DA软件,对研究区内各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计算全局莫兰Moran’s指数,分析“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的全局空间聚类特征,同时采用局部相关性指数识别东北三省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的高值(热点)和低值(冷点)空间集聚区,进一步探究城市与邻近城市间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关联程度,最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影响东北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全文研究结论如下:(1)时间上,东北三省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小。研究区36个地级城市中,仅有盘锦达到了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状态,沈阳、大连表现为土地利用效益超前型发展态势,研究区中其他城市表现为:土地利用效益滞后型发展。对比“两群一带”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三者发展水平表现为辽中南城市群发展最具优势,哈长城市群次之,东部经济带弱势明显。具体看,辽中南城市群中具有较多处于高耦合水平的城市,同时核心城市沈阳、大连协调度优势同样显著;哈长城市群中,中、高耦合度城市增加,协调度波动式发展,以濒临失调城市为主;东北东部经济带仅有大连处于高耦合阶段,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差,经济带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明显的梯度的分布。(2)空间上,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耦合协调发展优势区,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异格局,且分异效应逐渐加大;哈长城市群中,长春、大庆表现为耦合协调发展优势区,作为省会之一的核心城市哈尔滨的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表现为由弱变强,城市群耦合协调空间分布逐渐形成以哈尔滨、长春、大庆组成的三角地带为核心,中部高,边缘低的分异格局;东部经济带以大连为耦合协调发展优势区,优势显著,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且经济带耦合协调水平表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3)辽中南城市群耦合协调水平空间相关性不断加强,城市间耦合协调水平由相异属性集聚向相似属性聚集转化,且正相关“双高”型城市逐渐增加,2017年首次出现热点区,区域异质性增强;哈长城市群中城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相异属性集聚态势,多数城市表现为空间负相关,即城市群内土地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呈现反方向发展、相互制约趋势,城市群内无冷、热点区出现,城市间耦合协调水平较为均匀;东部经济带耦合协调水平由随机分布转化为相似属性集聚分布,城市群中以“双低”型正相关城市为主,区域耦合协调整体发展水平较差,经济带中大连、丹东始终是耦合协调水平热点区,优势明显。就东北三省全域看,耦合协调水平热点区集中在区域南部,冷点区主要集中在北部,从空间上看,东北三省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始终表现为南部>中部>北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4)东北区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受多因素影响,提升区域内耦合协调水平需从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生态保护、人才集聚、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两群一带”的空间联动作用,促进土地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