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地理学的区域性特点要求将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但是,目前关于区域认知能力的内涵和结构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现有区域认知能力的评价及培养策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细化。通过开展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评价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对区域认知能力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有利于其他地理能力的发展,进一步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地理教育评价中,学生的总体思维层次一般不容易测得,但是学生回答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却可以进行评价。SOLO分类理论正是从学生学习行为结果在结构上的复杂程度出发,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面对问题时思维表现的个体差异上,是一种思维过程性评价。因此,开展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评价研究,既有助于SOLO分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对区域认知能力的测评和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明晰区域认知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确定了包括“五个一级维度十五个二级维度”构成的区域认知能力结构。其次,在认真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同时,结合近五年高考地理试题在区域认知能力方面的考查情况,构建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该体系编制由“五个主题十个问题”构成的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测试卷。再次,根据SOLO分类理论的结构特征,对不同结构特征层次进行划分,编制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区域认知能力测试卷的评分标准。最后,选取白银市某中学94名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择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评价方法,开展地理区域认知能力测评实践,验证这种质性评价方法的有效性。测评结果表明,测评试题与评分标准的信度与效度较高,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测评效果较好。总体来看,测试样本学生对应的思维结构层次主要为多点结构层次和关联结构层次,只有少数学生达到抽象拓展结构层次,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总体上处于中上等水平,班级和性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基于以上研究过程和结论,本研究反思了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应用中的不足,如指标选取和评分标准编制中存在的问题等,并据此提出了加强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测评研究还需进一步努力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