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或许由于国家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交际型教学法在中国空前盛行。和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一样,交际型教学法强调将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化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必要性。在英语课堂中,配对活动正是其中一种主要被用到的交际型教学手段。正如配对活动这个名字,它是指英语教师将班上的学生配成对子,并让他们和自己的同伴进行交流。有许多原因使得配对活动成为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如:Long and Porter认为因为这项活动能增加学习者的说话时间;Doughty and Pica觉得提高学习者的对话质量取决于更多的交流和讨论后经过细微修改的语言输出;Brown说配对活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责任感和自制力;Johnson则提出配对活动创造了使用自发语言的机会;还有它可以降低学习者的焦虑等等。本研究是为了解答两个主要的问题,呈现如下:1.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他们之间形成的交流样式是如何分别以及共同影响他们再配对活动中的表现的?2.就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交流样式这两方面来谈怎么将高水平学习者进行和低水平者配对更合理?六十八名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大二学生被邀请参加了本次实验。最终,借助Excel软件,转录的十五对同学的对话被作为数据进行了分析。本次研究的结果揭示了无论外语水平如何,学习者都对外语的运用给与了差不多的关注,以及他们常常诉诸母语来帮助他们。这两点都与之前Leeser和Storch的发现都不太一样。对于高水平者来说最好的配对方式是当他们和同水平的学习者配对,并且他们之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或者类似“专家/新手”的关系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仅对外语的使用有一定关注,还能产生不错的外语输出量。然而,当高水平者和低水平者配对时,他们的双方的外语单词输出量都会受到妨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