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十九世纪80年代,人们就开始对说谎行为展开了研究。近年来,对儿童说谎影响因素的探究也渐渐兴起。已有研究表明,执行功能、心理理论与说谎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这些研究大多只是收集某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执行功能、心理理论以及说谎的数据,并以此推断出二者与说谎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儿童在3岁时出现说谎行为,并且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也以3岁为临界点,从3岁开始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在4岁时达到转折。因此,本研究站在发展的角度上,选取了2.5-4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训练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方式,观察说谎行为的变化。本文假设:执行功能是说谎行为出现的前提;心理理论是说谎行为出现的前提。本研究共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两个实验使用的说谎测试方法都是改编的“藏与找”游戏。实验分为四个阶段:前测-训练-后测-追踪。实验一考察了执行功能和说谎之间的关系。其前测包括智力测试、心理理论测试以及执行功能的测试。根据执行功能的前测成绩,把被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改编的Heartflower任务作为实验组的训练内容,相应地,对照组也进行对照训练。经过为期五天的不间断训练之后,对所有被试进行一次说谎测试。隔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一次说谎测试的追踪。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说谎情况,观察执行功能的训练是否能促使说谎行为提前出现以及提前出现的说谎行为是否具有稳定性。实验二考察了心理理论和说谎之间的关系。其前测包括智力测试、执行功能测试以及心理理论的测试。根据心理理论的前测成绩,把被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用三个经典的心理理论任务以及包含心理状态术语的故事作为训练内容,对实验组被试进行隔一天一次的心理理论训练。相应地,对照组进行守恒任务训练,并且每次听取一个不包含心理状态术语的故事。训练持续两周,共六次。训练完毕之后,对所有被试进行一次说谎测试。隔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一次说谎测试的追踪。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说谎情况,观察心理理论的训练是否能促使说谎行为提前出现以及提前出现的说谎行为是否具有稳定性。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得到了以下结论:(1)2.5—4岁幼儿的执行功能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高的。(2)经过执行功能的训练之后,儿童会更早地出现说谎行为。(3)通过执行功能训练而出现的说谎行为,是具有稳定性的。(4)2.5—4岁幼儿的心理理论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高的。(5)经过心理理论的训练之后,儿童会更早地出现说谎行为。(6)通过心理理论的训练而出现的说谎行为,是具有稳定性的。两个实验的结果证实了本文的假设,即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都是说谎的前提。深化了执行功能和说谎以及心理理论和说谎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