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sibility towards the Authentic Teacher——Investigating a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dentity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的本质问题,对构成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教材,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而其中教师的发展问题更是核心所在。 从教育史上看,教师的发展培养往往取决于当时社会人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而对教师的角色认同也有不同的诠释。古往今来,大致可分为知识灌输型,教学艺术家和心灵之师。心灵之师是作为教师的最高境界,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本文立足于西方教育和语言学理论,并融入东方教育哲学思想,通过对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分析和课外采访实录,多层面深入展示了她作为教师的自我认同感。从中我们可以了解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同时我们可以比较与真正教师在教育目的,方法,策略等的异同。在此理解基础上建构教师的发展之路。 对自我认同感的研究是西方师资发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自我认同感是我们在与外界接触时自己眼中和他们心中的“我是谁”,这种认同感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自我认同感不断地被自己和他人所重新认识并逐步深入,这个过程伴随着其职业生涯,甚至一生。教师的认同感和他所持的知识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不同的知识观塑造了不同类型的教师形象。结合中国古代两大教育思想家孔子和庄子在其论著《论语》和《南华经》里对教育思想、方法、语言观的分析,在比较中使模糊概念的心灵之师的形象明朗清晰化。知识灌输型的教师往往持正统知识观,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小知,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虽然滔滔不绝、貌似宏大,而事实上空洞无物的小言。真正教师看重的是隐性知识,是大知,来自于自己的实践和反思,他们言说的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之言(论语),是“得意而忘言”之言,就是能使学生自觉自得的语言。 对丽丽老师的自我认同感分析从两方面来论证。首先是用西方话语分析方法对她的课堂话语从人称代词,情态语,问题类型,话轮,课堂话语结构等方面来剖析她的知识观和教学观,并以东方教育思想加以评论,初步描绘了一个知识灌输型的教师形象。分析结果显示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师在其中扮演了一个知识灌输型的老师形象。从东方教育哲学看,教师说的是小言,持的是小知,远离真实性。从西方教育理论看,这是一种灌输性的教学模式,韩礼德(1998)认为当技术性的语言控制教学时,教育只能成为一种技术培训和灌输。另一方面,本研究侧重把课外对她的采访交流以故事等叙述性语言进行深层次的解析,通过对教师内在思想教育观的了解使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一个普通教师和一个真正教师的距离并不遥远。教师的成长发展之路并不仅仅是向外去寻找更多的先进知识,而应该是回归自我,了解自我,发现自我的过程。 在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未来教育关键是依托于教学技术的不断先进化还是教师自身发展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因此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其他文献
1.根据房间面积大小选择空调容量 选购空调时首先要考虑最适合房间大小的匹数,1匹空调适合15平方米左右的房间,1.5匹空调适合22平方米左右的房间,2匹空调适合3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2.5匹空调适合38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以防止大马拉小车,浪费电能现象。选购时尽量选用能效高和有夜电技术的产品。  2.室外机组忌装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室外机如果装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其顶部最好加遮阳篷盖,以减少阳光直射在机体
本文对《项狄传》中独特的叙事技巧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用威廉斯的自省情节式叙述理论来剖析《项狄传》,小说中原先显得杂乱无章的结构就变得清楚明白起来。因为虽然细看之下
甲申之变,弘光南渡,清军入关与南明在长江以南展开博弈,册封琉球王一波三折,至康熙二年方建立起紧密的封贡关系。长期遭受日本萨摩藩盘剥的岛国琉球,地小民贫,自然灾害频发,
近20年来,随着教学主体逐步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过渡,以学生为主体和自主学习已成为外语教育研究的热点。培养和促进学习者自主已成为目前教学的首要任务。国内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