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次翻译实践文本选自作者稻垣荣洋的《“荒地上的先驱者”——杂草的生存法则》一书。文本题材新颖,将植物的生长、生存方式与人类的生存处世之道相结合,鼓励人们从植物身上学习其坚韧的精神。从内容上看该文本属于议论文。从文本类型上来看该文本属于表达型兼信息型文本,客观描述杂草生存特征的同时,作者又结合一些生活实例抒发了自己的见解。该书共三章,笔者选取了第一章杂草的生存法则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主要内容进行翻译。该章以将杂草的荒地生存法则和人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杂草荒地生存法则的定义。纵观我国目前的图书市场,将植物与生存方式相结合的书籍十分少见,笔者希望通过翻译此文本拓宽中国市场的图书种类,同时让人们对于杂草有一个新的认识。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作者、作品简介,翻译实践的背景和目的。第二部分是翻译实践简介,包括翻译实践内容和流程安排。第三部分是文本分析和译前准备,分析文本的类型及特点,阅读平行文本,选择翻译工具及合适的翻译理论,最终根据文本的特点选用弗米尔的目的论作为本次的指导理论。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针对文本词汇单一及词义模糊的问题,基于目的论的指导,采用引申的翻译方法进行处理。针对标题的翻译,为使其达到简洁、点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目的,从读者视角出发,采用增译、减译、改译甚至套用俗语等方法。对于复句翻译中因果、并列及递进关系复句的处理,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通过增减逻辑关联词、采用倒译、合译等翻译方法使逻辑关系更明确。第五部分是结语,内容主要是总结此次翻译实践的心得,遗留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让笔者学会了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掌握了翻译此类型书籍的一些翻译技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笔者理论应用能力及翻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