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贫困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已经存在很久,而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着贫困这一长期存在的难题。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升。从1993年6月起,上海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1997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制定实施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使城市低保这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来。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城市低保制度已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实施阶段。但随着城市低保制度的实施,从受保人到管理者,为了更多的获取城市低保带来的好处,产生“骗保”、“人情保”、“关系保”等隐性道德风险,不利于城市低保制度的稳定、和谐发展。因此,本文从道德风险出发,通过对现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现状、存在问题的研究,结合国内的香港、武汉、大连PSC模式,总结规避道德风险的经验,提出一系列适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的建议,使城市低保制度能真正救助贫困人群,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道德风险的研究得出以下对策选择:第一,通过配备专业人员和加强就业联动机制来补充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第二,对于受保人群来说应该加强诚信体系的建设,用更多的社会资本来保障受保人群的利益;第三,为了保障城市低保制度的有效运行,通过对管理人员的监督,设计完善的管理体制,达到规避道德风险的最佳效果。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阐述了文章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城市低保制度实施中道德风险的表现。本章通过介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践的发展历史和道德风险的相关概念,发现隐性道德风险在城市低保制度中的种种表现,为文章提出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的建议奠定基础。第三章,城市低保制度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本章首先从不同角度对道德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道德风险问题对受保人群、管理者、社会等方面造成的危害进行剖析,为规避道德风险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第四章,规避道德风险问题的典型经验和对策选择。本章根据国内规避道德风险问题的三个典型经验,提出规避道德风险的对策选择,保障城市低保制度的社会救济功能的最大发挥提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