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进程视角的刑释人员再犯行为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刑人员的再犯危险性评估对于监狱管理的完善,以及社会稳定性的增强,有着重要的意义。近百年来,许多国外的犯罪学家、刑事司法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对有犯罪记录者再犯可能性进行科学鉴定的方法,并且人身危险性测评工具已经经历了四代的演变。尽管研究者强调测评工具的开发需要有理论基础,但是目前的测评工具依然在理论基础上存在着不足,大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而国内的再犯测评研究则还处于国内的研究还处于第二代精算方法之中,只考虑静态因素并且没有理论基础。本研究突破了这一局限,基于生命进程(life course)的视角,应用Sampson和Laub(1993)提出的年龄序列非正式社会控制理论(Age-graded informal social control theory),探索性地研究服刑人员再犯行为。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研究—为再犯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了访谈和专家评定的方法;研究二在研究—的基础之上编制再犯预测问卷,走访河南省31个监狱,回收有效问卷1666份,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再犯行为模型。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反社会行为历史对于再犯行为有最好的预测效果;(2)非正式的社会控制对于再犯行为的终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不同年龄段发挥作用的非正式社会控制类型不同。对于出狱年龄小于20岁的罪犯,起重要作用的非正式社会控制主要为出狱后的家庭支持(3)在出狱年龄为20到32岁之间的罪犯,起重要作用的非正式社会控制主要为婚姻状况;出狱年龄在32岁到45岁之间的罪犯起重要作用的非正式社会控制主要为婚姻状况为职业稳定性。而对于处于年龄在45岁以上的罪犯,非正式社会控制则不起作用。(4)监狱改造表现中被评为积极分子对于再犯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狱内违规表现对于再犯行为的影响作用不明显。(5)个性特征对于再犯行为预测作用不明显。
其他文献
四年一度的全球印刷大展——德鲁巴大展已于6月11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落下了帷幕,作为全球印刷界最富盛名的展览会,德鲁巴不仅展示了最新的技术及产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印
在品种繁多、习性各异的药材中,根据其生长习性,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总结摸索得出部分药材冬季种植。
中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习得、学得和联想、想象的过程中广化、强化、敏化和美化学生的语感图式,培养学生一双警醒的耳朵。半个多世纪以前,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老先生就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专家和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
石斛兰与卡特兰、蝴蝶兰、万带兰并列为四大热带观赏兰类,是兰科中最大的属之一。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及对生态要求的不同,可将它分为落叶类石斛与常绿石斛两大类。
新课改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基础,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更多地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他需要提示学生探究的方向,适时纠正学生的偏差,并以自身行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政治这样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的一个像,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方法就甚为关键。现简要分析几种最为重要的方法。  一、课前:备课充分是政治课
村规民约由于其在我国法律规范体系中比较独特的地位,得到学者们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目前学界对于村规民约大致存在着两种看法,一是将村规民约纳入到国家法之内,它自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