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贸易往来频繁、经济相互依赖愈发紧密。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经济起步,推动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其中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就是美国。200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2001年中国加入WTO,与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美国长期持续保持贸易顺差,美国方面不断响起呼声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平衡中美贸易顺差。2007年爆发国际性金融危机,美国经济也出现衰退,失业率大幅上升,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也借机抬头,因此中美巨额贸易顺差成为了批判的对象。美国方面多次将本国失业率高企归咎于中美贸易失衡,并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关于汇率是否会影响两国贸易收支这一论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仍未形成统一的结论。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否成立,是一国汇率能否影响贸易收支的重要依据。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出,只有当一国的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与进口商品的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时,货币贬值才能带来贸易收支的改善。而在早期研究中,存在“弹性悲观论”,学者们认为许多国家的进出口需求非常缺乏弹性,因此即使货币贬值也无法平衡贸易收支。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可追溯到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具体到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影响,仍存在不少争论。一种观点认为,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没有显著影响,影响美国就业的主要因素是美国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等;另一种观点认为中美贸易导致美国就业状况恶化,若消除贸易失衡将减低美国失业率。本文首先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进行协整分析,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其次,分析中美贸易结构,结果显示总体上中美贸易已呈现出竞争状态,中美贸易依存度存在极大的不对称性:中对美贸易依存度高,美对中贸易依存度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根据调整后的G-L指数,中美贸易整体呈现产业内贸易状态,表明在中美贸易存在较为严密的生产替代或消费替代关系;从中美两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产品相似度看,表明两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在不断加剧,这也是美国对中国进行技术出口限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利用系统GMM模型对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美中贸易收支增加会使美国就业轻微恶化,而人民币升值无益于美国就业,这可能归咎于中美贸易结构,影响美国失业最重要的因素为美国产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