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医术语英译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医国际化趋势的蔓延,中医术语英译问题备受重视。在对外传播中医文化过程中,严重错译、误译、文化内涵漏译甚至乱译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如何既保留中医术语的民族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学术性又不失其自然性、可接受性、简洁性和习惯性成为中医英译理论与实践的突出问题。鉴于此,本文从模因论视角,采用对比分析、个案分析、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医术语英译问题、跨文化传播过程以及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为文化和模因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见解。从模因论角度看,模因通过一定条件下的翻译可以把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种文化中。本文首先运用模因论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分析了中医术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前者包括语言模因过度直译、语义不对等;后者包括文化模因漏译、一词多译。接着分析了中医术语模因英译的影响因素和四个必经阶段,包括同化阶段(识别解码)、保持阶段(筛选过滤)、表达阶段(编码)和传播阶段(调整)。最后,在传统翻译原则的基础上,确立了四条整合原则,即民族性整合自然性原则、完整性整合简洁性原则、准确性整合可接受性原则以及学术性整合习惯性原则。基于四原则,本文进一步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提出了翻译策略。本文着眼于模因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旨在促进中医术语英译理论与实践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模因论对中医术语英译的解释力主要体现在:首先,不同于传统的翻译理论,模因论不再局限于源语与译语文本间的对比,而将重心转移到模因的跨文化传播特性上,即模因复制保真性、多产性和记忆长久性,兼顾中医术语民族文化内涵和译语读者接受性。其次,模因论为探讨中医术语英译问题提供了工具并引入了信息复制模式。基于术语本身特点,将其整理归类,以一类术语为单位进行程式化翻译。最后,模因论在中医术语英译原则及策略上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启示,尝试整合传统原则,通过语言和文化策略复制源语模因,尽可能使译语模因对译语读者产生等同的语义和文化效果。
其他文献
朱熹乃旷世大儒,平生浸淫学术,雅好诗文,亦偶发词兴。其词作虽仅18首,但在宋代理学家中比较起来,朱熹词作水平不俗。其内容题材或游历,或咏物,或抒情,或送别,或唱和,或题赠,
在室内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复配剂10%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的毒力效应,确定温度与复配剂毒力和增效作用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复配剂10%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及单剂对朱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