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是在紧急情况下,援助国或者国际援助组织出于人道主义的精神,为了解决突发性灾难或者危机而向受灾国发起的援助。政治现实主义主张以权力界定利益,认为单纯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也许并不一定与权力和国家利益挂钩,但是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也是国家的外交政策工具,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永远要追求权力,完成本国的国家利益诉求,所以在国际社会和国家间的外交实践中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可以发挥一定的政治功能。本文认为,现实主义贡献最大的地方就是它认为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也是国家的政治外交工具之一,从而透过了人道主义的光辉,深层次的剖析出了国家在执行外交决策时的根本目的就是谋取国家利益,这也是本文需要借鉴的观点,即人道主义援助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政策工具。人道主义精神源远流长,而现代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起源就是马歇尔计划。在长期的人道主义援助活动的实践中,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人道主义危机管理的制度安排,这包括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与完善的法规制度等。本文认为,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是在紧急情况下,国际组织、主权国家政府或个人基于人道主义观念向遭受自然或人为灾难的国家和人民提供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支持,其主要目的是拯救生命,帮助受苦的人民以及彰显人性光辉。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与遭遇到了一些现实困境,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国际社会如何看待与认识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与国际人道主义干预的问题,经过对二者的出发点、社会性价值观和国际社会现实实践观察与反馈三个方面的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可以得出结论,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与国际人道主义干预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人道主义干涉是人道主义援助的异化。本文试图以冷战后美国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为例,分析美国对朝鲜发起人道主义援助的政策目的,从而得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即人道主义援助在本质上就是国家的政策工具,国家在发起或接受人道主义援助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就是本国的国家利益。对于援助国来说,受灾国国内的人道主义危机并不是援助国发起人道主义援助的首要原因,援助国发起人道主义援助的本质目的必然与本国的国家利益有关,而人道主义援助对于援助国来说就是一个试图实现外交目的的政策工具。对于受援国来说,拒绝或者接受来自外界的人道主义援助与本国的人道主义危机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实际上真正其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是政策因素,受援国的外交政策也是根据本国的国家利益来决策的。在美国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政策的制定中,安全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价值观因素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政治安全的角度来看,美国对与其意识形态格格不入、国家间关系脆弱又敏感的朝鲜进行人道主义援助,从表面上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是一个理性的政策选择。从经济角度来看,一方面,美国对朝鲜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的政策尤其是粮食援助使得美国影响并控制了朝鲜的粮食市场。另一方面,美国在援助的过程中也巧妙的处理了美国国内的剩余产品。从价值观的导向来看,国际地位的重要影响力与国际社会的公众舆论也是美国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政策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人道主义援助有利于美国对国际地位的巩固和国际舆论的引导。美国许多援助机构都参与了对朝的人道主义援助工作中,这些机构和部门都是围绕着美国的外交政策来开展自己的援助工作的,依然是要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诉求。以美国对朝的粮食援助为例,朝鲜粮食危机有着自然环境恶劣的影响,也有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战略的深层次根因。自1995年以来,美国对朝鲜提供了超过十亿美元的对外援助,其中粮食援助大约占60%,在援助的具体实际操作中,粮食援助有90%是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这一多边的国际组织来进行的,援助的进程也曲折而又复杂的。另一方面,援助的监控问题一直是美朝双方相争不下的政治议题,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人道主义援助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其真正的根源来自于美朝双方的信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