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上海画报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m3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上海开埠通商后,华洋混居,新旧杂陈。画报正是上海社会变迁的产物,同时也生动地再现了上海的社会变迁。本文以晚清上海主要的画报为依据,通过对画报中女性图画的整理,了解当时的女性生活,进而探究上海近代女性的变革。本文第一章介绍了画报中主要的女性类型,从早期画报中的贞女节妇、虐婢奇闻、时髦妓女等报道,到女学生的出现、对外国女性的描绘,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通过整理我们可以看出,在女性报道方面,早期画报以娱乐、说教为主,清末画报以启蒙为主,这鲜明地反映出时代的变化。第二章主要分析画报中女性的社会活动,她们出现在街头,出入于公共场所,成为城市生活的亮丽风景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早期的职业女性。当时画报中的女性形象虽然由虚拟想象的线条勾勒而成,还不是真实人物的肖像写生,但是画师们相当传神地表现了画中人物的心态和一般民众的文化想象。第三章主要探讨了画报与上海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晚清上海的社会变革被生动地描绘在了画报上,同时,画报又反过来传播、引导、加强了这一变革。最后,笔者认为,通过画报,女性第一次大规模进入公共空间,公开成为“被看”的对象,为大众消费提供视觉享受。在“看”与“被看”的互动中,画报以女性为题材,用视觉冲击的方式,实现娱乐大众、启蒙大众的功能,也为图画的制作者、传播者和阅读者提供了一条表达个人情感、公众焦虑、缓解压力和矛盾的渠道。
其他文献
本文就“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存在的系统误差利用图像法进行分析,并从本质上对常见的几种办法进行归类探究。
发生在1920年,由上海厚生纱厂赴湖南招收女工引起的风波,是当时中国劳动问题引起社会矛盾的一个例子。虽然围绕“湖南女工问题”的论战持续时间不长,但各方的观点在当时的社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作者所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训与创新”三位一体
现代西方国家健康美丽的女性形象作为更具现代性的一种体验激发着国人的向往。伴随着民族复兴强国保种的时代需求,民国时期对于女性身体审美的标准由前近代的文弱转型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