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的社会救助研究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f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会救助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其思想基础的传承和发展。社会救助的主体包括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由于社会救助出现的思想基础源于宗教的恩赐和慈善的思想,因此,在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中,非政府的社会以及民间组织作为救助主体先于政府的救助,这些非政府组织主要是宗教、慈善组织等。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救助的思想基础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本文以文化视角切入,运用社会史法、系统方法和比较分析法的研究方法,首先,对社会救助的主体和内容进行分析;其次,分析社会救助的文化基础:基督教的人性论、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性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中国的民本思想、仁政学说、和谐理念和社会公平理论,以及西方和中国的人权思想,探寻各种思想对社会救助演变的文化支撑作用;最后,得出社会救助的“文化共识”以及对中国当代社会救助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的启示。本文通过对社会救助的思想文化基础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社会救助发展的“文化共识”,即对人的尊重以及对生存权和人权的不断追求和完善。社会救助的“文化共识”对社会救助的源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的传承性也使它对当代社会救助的发展和完善继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同时,它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特别是人权在社会救助制度乃至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体现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命运与各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从国际形势看,面对当今世界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和平、发展、合作这个时代主题下,民族团结
现代意义的地方自治,源自于西方。鸦片战争前后,伴随西学东渐传播到中国来。地方自治逐渐演绎成为近代社会中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自强的一种重要社会政治思潮。中国共产党自诞
操纵证券市场罪作为严重的经济犯罪,对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威胁巨大。作为典型的行政犯罪,操纵证券市场罪在行为方面突显出强烈的双重违法性特征——既符合行政违法行为
党的十八以来,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国际和国内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各种思想理论、价值观念交融交锋,意识形态安全形势复杂而严峻。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发展要求出发,从意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