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交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交通污染等交通问题造成了严重的伦理紧张与困扰,从伦理学乃至哲学的高度对我国城市交通进行深层次思考,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交通伦理的学术繁荣,而且有助于促进我国交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从工程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视角进行研究,而很少从伦理学的学科视角研究城市交通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对我国城市交通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旨在弥补学术界对城市交通伦理研究的不足,推动城市交通伦理学的发展,为城市交通伦理道德建设提供学理支撑。交通是城市的动脉,城市交通伴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而越来越现代化。现代城市交通呈现出立体化、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交通伦理作为一种应用伦理学,它是普通伦理学在交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交通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交通道德的起源、本质和规律的学科,它重点探讨人们在交通活动中发生的伦理道德关系和伦理紧张问题,并寻求解决交通伦理问题的有效对策。城市交通伦理是交通伦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具有复杂性、高层性、动态性等特点。并具有价值导向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和行为指引功能。近三十多年来,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着一系列突出问题:私人轿车剧增;交通供需紧张;车辆拥堵低速;交通效率受损;交通事故频发;安全问题严重;公共交通落后;服务质量不高;交通污染严重;城市环境恶化等。这些城市交通问题引起了严重的伦理紧张和困扰。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伦理困境:一是城市交通人文关怀缺失;二是城市交通公正遭遇挑战;三是城市交通公共性受到挤压;四是城市交通自由权利被滥用,等等。要摆脱我国城市交通的伦理困境,本文提出了四条基本途径。首先,必须坚定“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增强城市交通的人文关怀;其次,必须坚持“公交优先”的政策导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再次,必须构建“和谐交通”的交通模式,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协调统一;最后,必须采用“德法并重”的治理方略,提高城市交通法制化、德性化水平。同国内外其他相关论文比较,本文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