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后交通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对后交通动脉瘤的瘤囊处理策略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0月,由CTA或DSA明确诊断的后交通动脉瘤99例,其中伴动眼神经麻痹13例,10例行开颅夹闭术,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及术中瘤囊处理的策略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临床随访记录中,记载了1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及患者术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率,根据术后是否恢复及程度分析其临床特点。将13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值比较两组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选择性别、年龄、烟酒史、高血压、Hunt-Hess分级、手术时间、术前症状发生的时间、术中对瘤囊的处理方式作为可能影响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续变量以平均值±标准差或中位数及四分位距(第25和第75百分位数),满足正态分布。分类变量以计数和百分比表示。对比完全ONP和不完全ONP之间的完全恢复率差异采用由Fisher确切概率法。不同症状时间的完全恢复率的线性趋势采用满足正态分布。分类变量以计数和百分比表示。不同症状时间的完全恢复率的线性趋势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中分析麻痹症状的时间和ONP恢复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软件,版本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并采用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结果在2012年1月到2014年10月期间,13例因后交通动脉瘤所致ONP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治疗未破裂动脉瘤的指征由ISUIA确定标准,所实施的治疗方案获得患者的同意。在已破裂动脉瘤中由CT或腰椎穿刺证实SAH。治疗的方法(栓塞或夹闭)是依据每个病例的跨学科会诊意见。因文献中没有明确数据,ONP在治疗选择程序上没有确定的标准。我们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对所有临床级别(除了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垂死)的病人都遵守尽早的治疗策略;同时,治疗方案中包括从入院时起对所有SAH的患者使用尼莫地平、所有的动脉瘤均通过标准翼点入路进行外科治疗。在术中,动脉瘤瘤颈加闭满意程度高,对瘤囊进行处理以获得更大程度的功能减压。术后3(30.00%)名患者表现为眶周疼痛,7(70.00%)名患者ONP完全消失(中位恢复时间58天)。我们发现,在动脉瘤夹闭术后ONP最先恢复的部位是副交感神经纤维(平均恢复时间4.4天),其中9例(90.00%)患者在术后恢复情况良好,1例(10.00%)由于预后较差导致没有恢复。恢复率与出现麻痹症状持续时间无相关性,但是麻痹症状的持续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1.根据我医院的数据和从文献中检索到的数据,后交通动脉瘤导致的ONP在外科夹闭术后无论行附加动眼神经减压术与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手术方式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有效恢复率为92%。2.术后OPN的恢复与术前OPN的麻痹程度有关,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症状至实施手术的间隔时间有关;而与其他因素诸如患者的性别、年龄、烟酒史、高血压、Hunt-Hess分级、手术时间、术前症状发生的时间、术中对瘤囊的处理方式等因素无关。3.术前OPN麻痹不全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要优于术前OPN完全麻痹者,而且术前OPN麻痹时间大于14天者,术后恢复不理想。4.ONP的缓解率与最初的动眼神经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相关,在接受外科夹闭术的患者中行充分的减压术可是患者的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率更高。单纯夹闭动脉瘤与夹闭并处理瘤囊相比,后者更有利于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如果术中条件许可,应尽量切除瘤囊,充分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