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产部门是耗水大户,其水足迹占全球的70%。气候变化加剧水危机,而通过膳食结构调整来减少水资源消耗成为定量环境决策研究的热点问题。捕捞鱼类产品的水足迹通常被假定为不存在水足迹,其代替陆源动物蛋白被认为是有效减少潜在水足迹的重要途径。然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鱼类养殖、消费和出口国,也是唯一一个养殖量超过捕捞量的国家,其养殖量接近全球的70%。因此,中国养殖鱼类的水足迹和水产养殖结构优化亟待开展。本研究采用Monte Carlo支持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计算中国22种主要养殖鱼类的饲料消耗量,养殖鱼类的直接和间接水足迹。在计算结果基础上,结合我国水产养殖结构发展趋势,设定2020年中国鱼类养殖情景,以不确定优化方法进行数学优化,求解低水资源消耗、高经济和蛋白质产出的养殖结构。论文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单位质量的养殖鱼类水足迹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9倍。单位加权鱼类产品饲料消耗的间接水足迹为3.11 L g-1,单位质量海水养殖鱼类和淡水养殖鱼类水足迹分别为1.49 L g-1和3.16 L g-1。鲟鱼和鳊鱼的水足迹最高,分别为13.42 Lg-1和10.55 L g-1:鲆鱼和石斑鱼水足迹最低,分别为0.18 L g-1和0.36 L g-1。(2)以单位质量蛋白和热量为功能单位的加权水足迹分别为17.72 L g-1和2.74 L kcal-1。由于我国鱼类养殖饲料消耗产生大量水足迹,且各种养殖鱼类的水足迹差异巨大,其代替陆源动物蛋白不一定能够降低潜在的水资源消耗。(3)2014年,中国养殖鱼类(包括鲢鳙在内24种,全国总养殖量91%)的水足迹约为139.41×109 m3 yr-1,蛋白质产出约为4.60×109 kg yr-1,经济收益约为162.90×109 RMB yr-1:最优养殖结构使我国养殖鱼类年水足迹降低到127.61×109m3 yr-1,总蛋白质产出增加至5.34×109kg yr-1,经济收益增加至181.48×109 RMB yr-1。依据优化结果,应鼓励鲢鱼、鳙鱼、草鱼、短盖巨脂鲤、鳗鲡和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本研究量化养殖鱼类直接和间接水足迹,并基于不确定性优化方法,求解2020年中国鱼类生产的最优结构,对满足食品消费需求、增加渔民收入,提高渔民脆弱群体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并保护水资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