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诊的信息模糊、不定量、主观性强等特点,限制了中医诊断的客观化。目前中医脉诊仪的共同特点是描记脉搏压力波动的一维信号,因此,目前所提取的脉诊信号特征参数,不足以全面反映中医脉象包含的所有信息。本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在对脉学文献整理、脉诊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医脉诊信息采集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突破了以往仅从“脉位、脉数”属性方面,分析单一信号特征参数的不足,在理论与技术的指导支持下,成功实现了多维脉动信息的同步获取,强调对“脉形、脉势”的信息获取与表述。在脉诊四种属性数字化模拟重建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触觉信息视觉化的阶段性工作。 主要内容: (1)脉诊“位、数、形、势”四种属性简化归类法的提出及四种属性的数字化实现。 (2)可视化的传感技术:研制一种脉动信息获取装置,该装置可以同步提取压力、B超、心电、光电容积信号,其探头采用仿生柔性压力传感器、超声探头与液体水复合的方式,固定于水囊外套中。超声探头正前加水囊,压力传感器位于水囊侧面,实现了探头与被测物体(桡动脉)之间的柔性接触,又为超声提供了必需的声耦合条件。 (3)探头三维可调的标准化定位装置。 (4)B超图象中,寸口桡动脉血管横截面基本图形标准的确立。 (5)血管运动标准的确定与常见脉诊数据库的建立。 (6)探讨中医脉诊的非线性、多维复杂性。 结果: (1)将新型脉动信息获取系统突破了目前常规脉诊的一维(脉搏波形)信息采集模式,解决了“脉形、脉势”关键特征提取的难题。同步心电信号采集,实现了多维物理信号同步比较分析。10MHz超声探头,为浅表血管的动态跟踪扫描提供必要条件。探头利用水囊传导血管压力脉搏波、介导超声传播,实现了探头的一体化组合,又保证了压力脉搏波与超声脉管图象的时间同步性和位置一致性采集与分析。三维可调标准化的脉诊定位装置,适应个体的差异性和中医的指法要求。该装置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复杂性、稳定性,探头的实际压力与所显示的电学量数值之间有着极好的线性关系。 (2)脉动信息特征可以简化归类为“位、数、形、势”四种属性,并数字化表述。同步分析多物理量特征,在数字化重建的基础上,初步实现脉管运动的可视化。各种脉动特征的区别主要在于“位数形势”四种属性的区别。 (3)基本图像特征:桡动脉的具有正常外周血管的声像特点。横轴切面为圆形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