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ly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是一种人工合成具有专一性识别位点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ly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是一种人工合成具有专一性识别位点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等的结合类似于天然抗原-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又有天然抗体不具备的优势。以蛋白质分子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可以制得专一性识别蛋白质分子的印迹聚合物。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在临床检验、医疗诊断、色谱分析和蛋白多肽分离纯化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传统方法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存在模板分子洗脱困难,特异性差,吸附容量小等缺点,为了改善传统方法的不足,本实验采用溶菌酶蛋白分子为模板分子,磁性四氧化三铁为载体,采用表面印迹聚合法制备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以四氧化三铁为磁性载体,以溶菌酶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了磁性溶菌酶表面印迹聚合物,并通过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VSM等方法对制备的磁性溶菌酶表面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以磁性材料为载体,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复杂操作,磁性吸附操作简单,分离速度快。对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其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磁性溶菌酶表面印迹聚合物的特异性吸附进行探讨。本实验最终确定0.01g磁性溶菌酶表面印迹聚合物在4mL浓度为0.5mg/m L的溶菌酶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0,0.02mol/L)中,20℃恒温吸收30min,吸附容量达到49.2mg/g,印迹因子为1.63,同时制备的磁性溶菌酶印迹聚合物具有对溶菌酶的特异性吸附。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研究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局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整理2006年1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43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
通过自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离心泵入口压力脉动信号进行了信号分析处理,获得了初生汽蚀信号的各尺度频谱和能量.提出以信号各尺度能量特征值作为初生汽蚀诊断
介绍了液力耦合器的应用特点、特性参数,并对节能效益进行了分析;简介了冷却器的选择计算方法。
目的体外实验探究PRP与巨噬细胞自噬及炎症因子释放关系;动物体内实验研究自噬在PPR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采用RAW264.7巨噬实验为研究对象。分为三部分:一、富血小板血浆对巨噬细胞刺激条件筛选:通过CCK-8法及显微镜镜下观察,筛选出PRP最佳计数浓度与刺激比例。二、PRP对巨噬细胞自噬活性变化及其调控自噬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使用自噬诱导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东部地区相比,无论是在吃、穿、用等商品性消费方面,还是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性消费方面
在搜集、清理从先秦至今历代龙舟竞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考察了龙舟、竞渡、龙舟竞渡三个不同概念产生的不同时代,指出龙舟竞渡起源于先民的生产、生活,具有巫祀、纪念等功能.
<正> 近几年,我们认真总结、探索办公室工作的经验和基本规律,提出了办公室要为领导决策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高效率服务,即“两全一高”的指导思想,并在全市政府系统办公室
针对城市地震潜在次生火灾风险分析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首先构建了基于属性区间识别理论的城市地震潜在次生火灾风险评价模型,并采用综合权重法确定权重向量,以最大程度地消除
目的:观察胃癌(GC)组织中VEGF、iNOS、COX-2、IL-8、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PAI-1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肿瘤血管生成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第一部分:用免
<正>一、地税部门代征社会保险费的可行性及积极意义(一)法律阶次极易实现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