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明目地黄汤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肝肾阴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求该罕见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视网膜色素变性(肝肾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合明目地黄汤组(治疗组)24例,明目地黄汤组(对照组)24例。针刺每天1次,每周5次;中药每天2次。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2周为1疗程。记录治疗前、后与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视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视力:组内比较: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视力均提高,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视力均下降,经比较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84.8%、对照组为5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视野:组内比较: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视野均升高,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视野均下降,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野疗效有效率为71.7%(治疗组)、47.8%(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组内比较: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积分均下降,经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在缓解眼内干涩不舒、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口干等症状均有效。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比较,两组积分均上升,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更优。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积分均上升,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4.临床疗效有效率: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4例,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有效率为73.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联合明目地黄汤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肝肾阴虚证)在短期内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视野;可以有效缓解眼内干涩不舒、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口干等临床症状,且针刺联合明目地黄汤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明目地黄汤单用。2.针刺联合明目地黄汤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肝肾阴虚证)是一种疗效明显、安全实用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