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l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研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发展过程,为我国当代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参考和启示,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极大的丰富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理论研究内容,对中国民主化发展历程的完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研究边区基层民主选举对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的基层民主建设具有启示的功效。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无论是对现在的中国政治建设,还是对以后的中国政治建设,都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结合大量史料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进行阐述和分析。首先叙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历史情况,在叙述了陕甘宁边区的基本概况以后,从三个方面论述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开端,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从开始逐步在探索中建立了自己的民主政权,其后把握好了政治发展的三个方面:陕甘宁边区民众的政治参与、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社会化、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动员与政治协商,最后建立了普选制和“三三制”政权,成立了参议会。本文重点在描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陕甘宁边区从各个方面建设民主政治制度的,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这一特殊时期,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作出的伟大实践对当时陕甘宁边区、其他的抗日根据地、国统区和当时的国际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提出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中国全面从严治党、对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对今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启示。
其他文献
欧洲人权法院对詹斯·索林案件的判决使得"死刑犯不引渡"原则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并逐渐为国际社会的实践所认可。基于保护人权的考虑而拒绝引渡死刑犯的事例并不鲜见,而死
根据武器枪管设计要求,论文首先以传统枪管设计分析流程为基础,以枪管的结构与强度设计分析为重点,通过研究枪管设计分析一体化技术和UG二次开发技术,提出一套适应于创建枪管
以黑河干流山区为研究区,采用1∶100 000植被类型图、1∶1 000 000土壤类型图和气象水文观测数据,耦合SWAT水文模型与RIEMS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模拟1995-2010年月径流变化
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使了现代网络通信的性能不断提高。3G网络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手
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不断实现,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在节目制作、传输系统等多方面取得了更大的突破。在数字激励器受到传统信号的非线性与相位失真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