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豆素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伞形科等高等植物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因其多样的生物生理活性及荧光性能而在医药、染料及光学材料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天然的来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人工合成香豆素类衍生物以供筛选就显的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3步反应,合成了28个7-羟基香豆素衍生物,其中25个为新化合物,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活性试验。本论文分成以下四个部分:1.以取代苯酚为原料通过Pchmann法制备系列7-羟基香豆素。以2(4)-氯间苯二酚以及2-甲基间苯二酚为原料通过苹果酸和乙酰乙酸乙酯两种途径合成了6种7-羟基香豆素(1-6),结构经IR、NMR及MS确认。并研究了微波法促进苹果酸途径的Pchmann缩合,得出最佳条件:微波功率240W,反应时间30sx5,浓硫酸6mL,2-甲基间苯二酚和苹果酸摩尔比为1:1.2,产率52.2%。2.以第一步6种7-羟基香豆素为原料经过Williamson缩合合成了18种O-烃基化香豆素,结构经IR、NMR及MS确认。反应条件如下:以丙酮为溶剂,在碘化钾存在下,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催化剂(TBAB),n(7-羟基香豆素):n(卤代烃):n(碳酸钾):n(TBAB)=1.0:1.5:2.5:0.1,60-C-100℃下反应4h-17h,产率60%-93%。3.以四种O-烯丙基化香豆素香豆素为原料,经Claisen重排合成了4种苯环上含有烷基的香豆素,结构经IR、NMR及MS确认。研究了以两种不同的加热方式,既常规加热回流与微波加热,结果表明常规加热法需要10-60h反应完全,微波加热法10-15min反应完全,产率42%-75%。4.进行了杀菌活性测定。以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为研究对象,选取16种所合成的化合物,研究了其杀菌活性。具有烯丙基结构的香豆素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4a和5e对水稻枯纹病菌抑制率达90%以上(浓度5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