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城市空间类型之一的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步行活动和商业活动的统一体,也是人们交流信息和娱乐休闲的中心场所。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和建设已成为完善城市职能和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商业步行街以其新奇的面貌和特有的优势在各大中城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一方面,它解决了人们步行、购物、休闲三者有机结合的难题,将人从街道空间的附属物提升到了主体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对使用者的生理、心理需求考虑不够,未能足够注重人性化的需求,对城市商业步行街的使用和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空间尺度巨大,使用者缺乏安全感、领域感,隔离了人与自然的接触,不利于老人和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地域文脉和城市特色体现不够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步行街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多功能街区,而提高到注重对使用者的人性化需求的体现。由此,满足使用者的行为心理需求,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环境的沟通成为我国城市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迫使设计者们去反思和探索如何创造符合人的行为、心理需求的最佳步行街空间环境,也是作者选择这个题目进行研究、探讨的出发点所在。 本论文在结合对现有国内部分步行街的现状分析和行为心理学、建筑学、城市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对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并重点探索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策略。全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部分。首先回顾了步行街的产生和发展,介绍了步行街外部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最后重点阐述了步行街人性化设计领域的理论指导、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第二部分:引论部分。 第三部分:人性化设计理论概论的阐述,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人性化设计理论的内涵,并将该理论引入到步行街设计领域中,提出了人性化步行街空间的建构原则和两大实现途径。 第四部分:人性化设计途径之——空间形态层面的人性化设计。首先对步行街外部空间的类型、构成要素、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外部空间特点和内涵的深刻理解,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人性化设计的策略。 第五部分:人性化设计途径之二——行为活动层面的人性化设计。通过对人的行为活动三大类型的分析,结合人文主义思想和行为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将行为活动与人的需求有机联系起来,最后提出了人性化行为模式的设计策略。 第六部分:结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