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京寺院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寺院是佛教的重要载体,研究寺院对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评价佛教以及深化对中国社会、历史的研究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中国古代佛教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寺院的研究一直着力不多,稍有涉猎者也主要限于寺院经济。尤其是对明代寺院的研究更少,而专门研究明代南京寺院者则尚未发现。本书从明代南京寺院背景、兴废和分布、建筑、僧人、经济、制度以及影响等方面着手,试图对其作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和推动对明代佛教、寺院以及明代社会、历史的研究,并为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全书包括七章。第一章“背景”。分三节,分别探讨明代佛教政策、明代南京社会状况、东吴至元代南京的佛教和寺院。明代的佛教政策,以整顿、限制为主,个别时期甚至排佛、禁佛。但是,明代统治者又多大力提倡、保护佛教,这是南京寺院兴盛的重要原因。笔者特别提出,藏传佛教是明朝永乐以后最高统治者的共同信仰。对一些问题,如砧基道人的设置、《周知册》的颁布时间等,文中加以考证,纠正一些史书记载之误。明代南京先后作为首都和留都,政治地位重要,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文荟萃,民众佛教信仰浓厚,对其中的寺院有很大影响。东吴至元代,南京一直是重要的佛学中心,其中修建寺院众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明代南京的佛教和寺院。第二章“兴废和分布”。分三节,分别探讨了明代南京寺院的修建、毁废、分布以及总数估计。明代南京寺院的修建分为三个阶段:明初敕建一批寺院,带动南京寺院的恢复和发展;明代中期,僧人是寺院修建的主角,为南京寺院缓慢发展时期;明代后期,士、僧大建寺院,是南京寺院繁盛时期。笔者努力搜求各种方志以及一些考古发掘资料,对寺院加以考证,并增补史书记载之漏。明代南京寺院的拆毁和废止,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在人为原因的毁废中,以嘉靖年间霍韬拆毁南京尼寺的规模为最大。政府的其它毁废,僧人的破坏,势豪的侵占,以及僧人的弃走等,也是寺院人为毁废的重要方面。在自然原因的毁废中,主要有自然灾害和年久圮朽等。从地理分布来看,南京中城、东城地区寺院较多,南城地区最为集中,而西城、北城地区寺院则相对较少。寺院之间的距离,一般不超过十里,有很多寺院甚至前后相邻,左右相接。笔者统计,明代南京寺院有名称可数者近二百一十所,总数起码有三百所,最多可能超过六百所。第三章“建筑”。分四节,从寺院布局、殿堂配置、殿宇结构、佛塔建筑等方面,全面探讨明代南京寺院的建筑。文中通过统计和比较,指出寺院布局在宋、元以来“伽蓝七
其他文献
北宋“天书事件”是宋真宗自导自演的一场“神道设教”的社会文化活动。这场依托道教的活动,对儒学入仕为官的真宗朝士大夫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从道与从君之间的痛苦抉择
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科技事业发展历程。首先,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科技事业主要采取的是国家驱动的发展模式,即由国家动员科技队伍,投入科研经费,决定科学发展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研发一种能漂浮在海面上的环保发电站,这种发电站通过太阳能电池和风车发电.成本较低。
预测控制自七十年代末产生以来,随着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已逐渐形成了模型预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这三大方法机理,并在广泛的工业领域获得了成功的运用。非线性预测控制
秦文化在东周时期属于亚文化,秦统一中国后秦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与周人相比,秦人政治文化是一种法治文化和功利文化,其特色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务实功利的价值取向,崇尚法
明代追和词在明代全部词作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高的。明人在对前代词学资源的借鉴、选择上,除较多地接受宋词影响外,也广泛地吸收唐五代、金元以及本朝先贤的优秀成果。在明代
油菜菌核病是危害油菜生产最严重的病害,我国多年来一直使用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防治该病害。但是在浙江、江苏和湖北等省田间出现了油菜菌核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问题
无性繁殖作为林木改良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社会对原料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林业自身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已愈来愈受重视。为缓和我国南方特有的重要用材树种马尾松良种供种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