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是人们对政府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从把电子政务看成是政府业务的自动化,简单理解成“政府上网”,建设基于网络的政府平台,到重视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的新型政府的转变,表明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已初步成熟起来。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子政务方面的研究范围变得愈发广阔,认识也逐步深化。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电子政务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政府信息资源尚未整合、电子政务“纵强横弱”现象突出、政府网络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以及电子政务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基于上述观点,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供应链理论引入电子政务的必要性、路径选择,以及把供应链理论引入电子政务以优化整合电子政务系统等问题。本文认为:计算机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共享、交流、协作为核心,以政务的信息流、工作集成为基本结构。供应链管理理论解决的就是组织业务流程集成化问题。引入电子政务供应链这一概念的意义就在于集成政务业务流程,从而将优质高效的服务提供给公民。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过多地强调了政府的行政管制职能,而忽视了政府的服务职能。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必须要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和供应链理论,优化政务流程从而有效地增强政府的公仆意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为公民服务。将电子政务供应链理论引入到电子政务中,无疑会为电子政务的优化开辟一条新思路。本文导论部分阐述了文章的研究意义,然后就所涉及到的文献进行综述,接着介绍本问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本论分为四个部分:一.供应链理论引入电子政务必要性与可行性。二.供应链理论引入电子政务的路径选择。三.供应链理论与电子政务的契合现状。四.对策。基于供应链理论的电子政务优化研究是目前电子政务的最新发展动向,本文创新之处在于:较为系统地以供应链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我国电子政务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