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发展中国家金融系统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改变即是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在20世纪末期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满足银行系统再资本化的需要,发展中国家相继实行了加快金融自由化与放开外资进入限制的政策,外资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地位随即也立即提高。目前,外资银行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金融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应的,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经营业务对东道国的影响越来越大。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宏观金融调控工具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成功实施的货币政策将会从宏观经济作用到微观个体,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反之将会使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力度变弱,反而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外资银行的进入影响着东道国的信贷投放规模,而信贷调控则是货币政策的核心举措,这使得东道国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增加了一个可变的因素,影响传导机制,最终对东道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的负面效果。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着手,通过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后东道国各个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来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紧缩性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得出外资银行的进入对紧缩性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都有负面影响,但对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更大。其次从已有模型定量推导影响外资银行在东道国信贷投放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从而得出外资银行面临东道国政策变化时对东道国企业信贷投放的反应。据此建立计量模型,对世界上96个发展中国家1995-200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外资银行进入确实对东道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影响不大。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