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体外观察罗格列酮与葡萄糖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OB)分化的影响,并观察二者在促BMSCs向OB分化过程中对细胞因子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二者对骨代谢的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无菌条件下从大鼠长骨骨髓中分离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BMSCs进行纯化、传代扩增,并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随后在不同糖浓度(5.5mmol/L、25mmol/L)与不同浓度罗格列酮(1μmol/L、2μmol/L、5μmol/L、10μmol/L)干预下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培养21d,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并测定OB的标记物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成蛋白-2(B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比较各组中OB分化的情况。
结果:1μmol/L组、2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的罗格列酮干预与成骨经典组对比,OB的钙结节形成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BMP-2、TGF-β1活性的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μmol/L组与1μmol/L组比较,ALP、BMP-2、TGF-β1活性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5μmol/L组与2μmol/L组、10μmol/L组与5μmol/L组相比,ALP、BMP-2、TGF-β1活性的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5mmol/L糖浓度经典组与5.5mmol/L糖浓度经典组相比,OB的钙结节形成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BMP-2、TGF-β1活性的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罗格列酮干预可促进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从而抑制BMSCs向OB分化,且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可逐渐加强,这可能是罗格列酮致骨质疏松的重要机制。在高糖条件下,BMSCs向OB的分化也减弱,这也可能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重要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