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效率的影响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度使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享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随着我国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涨,成本上涨的压力对我国许多出口型制造企业的生存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提高制造业效率,尽可能地摆脱对低劳动力成本的依赖,才能使我国制造业长期保有竞争优势,也是我国制造业争取更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的必要条件。   随着制造业产业链各工序间的分离,垂直专业化使得各阶段生产都可以更专业更大规模的方式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业效率。生产性服务作为制造业重要的中间品投入,是各生产阶段有机结合、协调组织的关键,正因为此理论界将生产性服务作为制造业分工深化的限制性因素,将其引入到生产模型中,研究生产性服务对一国制造业效率、乃至一国福利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作为服务业中资本密集度最高、对其它产业拉动作用最显著的部门,具有中间品、资本密集度高、规模经济以及差异化经营等特征。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起步晚,虽然经历了较快的增长,但是总体水平仍较低,且对其它产业的拉动作用尚未完全显现。实施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宽松的生产性服务外国直接投资管理,有助于我国引进先进的生产性服务。由于生产性服务业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从国外进口的服务可以弥补国内生产性服务投入的缺乏,从而有助于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对我国制造业效率与生产性服务贸易和FDI间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效率与生产性服务贸易问存在微弱的负向关系,生产性服务FDI则能正向影响制造业效率,但不是特别显著。   现阶段,生产性服务贸易和FDI对我国制造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并不太明显,但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较低,难以形成强大的有效需求,以及在服务业行业的管制较多,加上文化差异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了生产性服务业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   但从长远提高我国制造业效率,提升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与高端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必须同步发展。为了尽快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前进,仍应主动加快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减少外国直接投资障碍,以扩大其对制造业效率的正向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税收执法权是税收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与人民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项权力。经过1994年税制改革及之后的一些重要调整,我国基本上形成了现行的税收执法权框架,并存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税收执法权的运作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对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均造成了不小的损害。因此本文存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我国税收执法权进行规范。本文采用纵向和横向分析的方法探讨